个体户时代没有壁垒,活着就是壁垒。
她说当年穷要融资的时候,经常被问懵逼的问题就是「你这个商业模式的壁垒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我今天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Timing 下的所有公司,有一个算一个,除了所谓的字节跳动和腾讯这样的超级平台之外,
任何公司都「个体户」化了,不是说他们的团队规模小,也不是说营收和利润规模小,
而是说每一个公司的核心技能、核心资源、核心方向,都似乎系于创始人身上。
我甚至从今天的品牌公司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做一个 IP 的岛屿,
做一个资源驱动的搬运工和管道工,做一个内容驱动卖水角色,做一个专家库人肉智库,做一个自己是核心担当的绑定核心爸爸的代运营。
这些业务哪里有任何的所谓「壁垒」,如果真的要说壁垒,我现在觉得全民个体户时代,壁垒就是创始人自己吧。
自己的积累,在资源上、认知上、手感上、情绪上、身体上,
最核心的资产就是创始人的成长,我的感受是似乎公司在滋养创始人,创始人也在推进整个个体户组织向前进。
我看到的公司,在迅速的分裂和原子化,把公司做小,不是一个主观的主张,而是目前看到的较优解和未来的方向。
可能一叶障目,但是确实是我自己的体验以及我看到 8000 个会员中的创业老板们所作所为给我的思考。
高利润和高营收规模,要选择的话,你要选择哪一种,A 还是 B?
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目前看下来,大概大家都会有不一样的回答:
1,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规模,才可以向上倒逼资源,获取更好的资源政策。毛利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是存在优化空间的。
2,如果这个问题换一个问法呢?你是要现金流,但没有毛利,还是要有毛利,低现金流?
3,选 A,只有规模才能持续拯救企业。高毛利很难做到闷声发大财,规模才是护城河。
4,选 A。高毛利意味着面临竞争压力增大/客户平均风险高的问题。当然,一直掌握领先核心科技的除外。
5,你这么清晰的路径,大部分人都会选 B,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上限是 3 亿还是 10 亿,
所以大部分人做到 3 亿,就会追求 10 亿,以为 10 亿还是能有 30% 毛利,可能到了10亿 就只有10%的毛利了。
6,可能还是要分情况,供应链压资金大的话,毛利低就会很痛苦。
7,我觉得吧,规模化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了,就算还存在,也不是留给创业者的机会。
创业者,可能需要一群非常聪明的人,持续不断的找世界上的 BUG ,找到一个,
抓紧信息差的时间,赚一票,卖给能够规模化的巨头,继续找下一个 BUG 。
8,如果我拿的是 vc 的钱,需要指数级增长,选择 A 。如果自有资金滚动,没有增长压力,做小众的选择 B 。
这两个选择也是有 bug ,看行业特性和是否有资本化需求做选择了。
12,规模和幸福感是两个事情。有的人就是喜欢折腾,喜欢折腾的人不一定幸福。有的人小富即安,月入五千也幸福感满满。
13,做 5 亿以下生意是为了赚钱,做 5 亿以上生意是为了更大的愿景,跟钱关系不大了。
去年年底提出的「利润驱动」主张,经过了 4 个月之后,变成了现实,再次验证了以下几个趋势:
第二,个体户和工作室越来越多,因为副业变大就做工作室,变不大就是个体户夫妻搞;
第三,副业需求越来越旺盛,因为全民焦虑,稳定副业、稳定主业,获取安全感;
第四,企业融资会更艰难,大量资本急剧聚集头部,初创公司必须要求利润,活下去。
中国互联网全行业都会更加务实,1000 万年营收左右的中小公司会越来越多,来来去去,死了一批,又来一批,然后持续不断在平台中浮沉。
成为一种小老板们的共识,下午为了回复工作状态,和几个俱乐部和会员宝贝聊了一下,大家的共识就是这个,
原先雄心壮志的做了 2022 年的冲锋目标的,都主动收缩财务计划,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收缩,更务实了,也就是更胆小了。
甚至有人计划的收入月就只算 6 个月、9 个月的正常预算,然后支出算 12 个月,CEO 们的观感和叙事变了,明确的变化。
个体户时代没有壁垒,或者就是壁垒,活着不是最低目标,而是最高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