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公司第四年,不知道为啥我一直蠢蠢欲动,想要冒险做点不一样的事儿。
以下的心路历程,来自一个小公司合伙人的自我复盘,对业务增长,对自我价值,对流量与变现的探索和反思。
前面几年,我作为和合伙人,已经把我们公司的各种项目做了个遍,该拿的结果也拿了,也顺利地让我们下面二代目三代目的操盘手,接手了。
突然之间感觉有点空,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业务和团队结构非常简单清晰,刘思毅作为老板,做群响刘老板这个IP,在抖音,视频号,公众号,私域,搞流量。
我们主营的两大产品线,1999的会员和4.98w的俱乐部,我负责会员,Allen负责俱乐部。
剩下的所有人都是围绕着两个产品,做销售,做服务。
最难的流量问题,是刘思毅在全力解决的,我和Allen负责承接转化。
所以要想做大做多,要么扩大流量,要么做高转化。
我就在想,既然我们当前产品线已经比较稳定,履约比较稳定,团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我能做点啥增量吗?
做增量利润,是一个小公司每天都在面对的问题,永远不会有万能解,永远都在路上。
流量我解决不了,那看看能不能解决效率的问题。
01
第一步尝试是视频号直播。刘思毅作为创始人,作为老板,已经没有精力去做常规化的直播,我提出来,可否我来试试直播。
于是我一个人开始,用一个手机+一个支架,开始尝试。播了10场,差不多不到10w的变现。
这个效率很低,原因有很多:
第一我不是ip本人;
第二知识付费高客单,尤其是我们2000块客单价,很难在直播间直接成交;
第三,需要时间和耐心,换取视频号直播的自然流;
第四,需要重复,不断地重复你最好的脚本,耐心地熬。
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第一次体会到主播的巨大痛苦,脑袋爆炸,精力抽干。
恰好迎来一个很好的转机:刘思毅要做一个带观众的短视频素材录制。我想要不要顺带直播下,刘思毅作为IP本人出镜,一定比我好。
我在贵州旅游回来的飞机上,迅速说了我的想法,第二天我就带着视频号的团队,去做了直播。
效果出奇的好,单场就卖了15w,加上私域的成交,有20w。
数据的反馈胜过所有理由。这场的直播直接让刘思毅得到一个结论,视频号的反馈足够强,可以继续做,且对他是一个一鱼多吃。
第一完成了短视频素材录制;第二服务了各地会员,第三直播卖钱。于是他决定开启全国巡回做10场这样的直播。
于是这场巡游直播,前后下来差不多100万的gmv。
说服老板最好的方法是数据,是结果。
02
于是我开始第二次尝试——既然我以销售助理的角色做直播做不来大增量,能否从产品层面上,再有一个新产品?
我们之前的知识付费和新产品,都是见缝插针,跟随主题,有一个是一个,从299到2999不等。
能卖多少,什么时候卖,仰仗的全是不可预期的流量热点,所以是很不稳定的。
我就在想,在我们1999和4.98w之间,如此大的价格带差,有没有一个中间的产品线,这个产品要满足这几个特点:
可持续卖,不太受流量风口影响,价格在这个中间承上启下。
可持续卖意味着稳定的营收,意味着团队又有新的稳定阵地,可以养团队,以战养战。
多方调研,觉得轻咨询这个事儿可以做。正式宣布那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
今天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上次这么重要,还是我决定和刘思毅一起做群响。说服刘哥按照我的思路,正式开启了我们轻咨询的项目——私域商业变现轻咨询的筹备,把群响在私域的能力和经验,复制给一切在私域卖货卖课卖服务的老板。创业公司很多决定,很多需要说服老板的决定,其实最终靠的不是逻辑和理性,可能就是给老板结果层面的安全感。
我们讨论了两种方案, 方案 A,用线下课程➕工作坊演练的模式短平快集中交付。
方案 B,用课程➕电话咨询➕线上服务一个月的形式,更综合性,更全面细致。
我内心里抗拒 A,喜欢 B,因为 B 对我而言,是更细水长流,可以 sop 化,可以复制经验交付,可以低成本的长期收入。且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挑战。
刘哥认为 A 的交付更清爽。我无法说服他。本来计划按照 A 进行。
下午想来想去,我理解了我无法说服 CEO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老板没有业绩的确定性。而不是你的逻辑不对,思路不对。
作为合伙人,尤其我从刘哥的实习生成长起来的合伙人,很多时候给一号位更多的是执行的确定性。
到了创业第四年,一直在寻找自己给公司的新的价值新的增量在哪,我的新的价值在哪。
一号位和合伙人,一直是相互体察,相互扶持,相互弥补。合伙人很容易依赖于安全的温室,合伙人越依赖,就越弱,一号位就越需要强。
反之,合伙人越强,越需要一号位有格局,有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