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IP做高客单,IP+公域+私域怎么打,以保险为例
分享嘉宾:王紫君 保险经济个体户业
分享提纲:
一、保险为例,高客单产品销售的难点和突破点
二、如何利用小IP,做好最难的保险销售
三、Sop具体如何沉淀,文档工具规则
我叫王紫君zima,在郑州读保险学专业,先后在头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财经自媒体从事保险科普和销售工作近8年。
所以对这块有绝对的自信,尤其是人身险健康险和财务规划。
现在有一个财务自由类播客:正在种钱,一个记录自我成长的公众号:王紫君。
平时写的话题有:成功日志,只工作不上班,保险札记,财务自由和提前退休,内容复利等等,养了一只流浪猫叫香菜,缺乏音乐细胞,但是喜欢运动,爱游泳、篮球、爬山和开帆船。
平时会组织些活动,比如户外爬山、疗愈类的死亡咖啡馆活动,重启人生财富流游戏、一起帆船出海等等。
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下,今天分享的是个什么项目吧?我们做的,是传统金融保险和内容,线上线下结合的项目。
属于靠内容获客变现。不过和传统靠内容变现的方式,接广告以及知识付费不同的是,靠专业带货。
但是和一般电商带货又不同的是,带的是最难卖的保险,一种长期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反人性的,复杂的金融产品。
其实毕业前几年都挺惨的,考研二战失败,北漂一年被裁两次,所以起点比较低。转运就是从2019年,加入胡润百富榜top10的财经自媒体,认识到了内容和销售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3年从0做到合伙人,搭建十几个人的团队。2022年3月份选择离职,和头部的保险经纪公司合作,覆盖境内外106+保险公司,客户业务覆盖全球,自己做相对独立的保险工作室。
两年年时间,核心团队3个人(我、业务助理、内容助理),年均保费过千万,有经纪人(加盟性质)团队76人,以自律自由、只工作不上班的方式,做这项长期事业。
目前在深圳有家以自己命名的保险门店,银保监会给的新政策,在深圳福田区核心地段,经营纳斯达克上市保险经纪公司,全国第一家的线下个人保险门店。
第一部分:同样做保险,我不同在哪?
项目能赚钱,可以拆分成哪些关键环节?
一、关于选品
选好供应商:合适的经纪公司,通过经纪公司覆盖国内外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覆盖合适的险种:比如重疾险、储蓄险。
因为规模优势,可以拿到最高的佣金比例,提供核保、法律、协助理赔等支持。
二、团队搭建
这个项目的启动人员配置是什么样的,核心需要具备一些什么能力?
1、内容岗
文字写作能力,了解平台账号生态和增长逻辑,有较好的用户思维,擅长从用户角度出发,呈现内容,负责增加曝光、获客。
2、运营
有一套自己的私域、社群和朋友运营方法论,负责提升客户活跃度,提供销售线索、商机赋能。
3、销售
有清晰的销售流程即过程拆解能力,有需求分析、方案定制的保险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客户情况和特点,确定产品销售逻辑,负责达成准化率目标。
现在大家收入水平提高了,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也升级了,中高端客户更需要大量的专业领先、能力全面的精英保险人,由此驱动了保险队伍也面临着转型。
不再是原本的粗放式增长,而是走向专业化、精英化、能力全面化。
三、关于引流
1、小IP是如何设计的,如何利用小IP,做好最难的保险销售。
首先,为什么要定位呢?
定位就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在一片红海中找到自己的一片蓝海。
只要你围绕定位聚合能力,无论信息有多嘈杂,竞争有多激烈,你都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你的能量在不断提高。比如C端保险自媒体已经很垂直了,但是大伙还是通过不同的定位切入自己的领域。
有人定位「疾病投保专家」;有人像汽车之家一样切入的是产品对比的「保险测评」;有人定位「用人话讲保险」,每次也不用费力气做对比表,就用大白话讲讲。
更有甚者定位「每天扒一个保险产品的坑,要么买对,要么劝退」,虽说这个账号备受同行诟病,但是人家定位切得好,写得花的时候少,读者就喜欢看这个……
其次,怎么定位。
定位本身就是回到「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罗列出大量的「优势」,这些都是「陷阱」。
比如我之前列出自己的「优势」:不是文化人但偏爱写字,亲身实践写作成长计划;亲身实践终身的个人品牌计划;学过4年保险学专业,从事8年保险,持有理财规划师证书,从0到1搭建过一支从内容到销售的保险团队。
这都哪跟哪也不搭啊,能不能一句话提炼出来自己的优点?我反思了下,写作是我的兴趣和实践,也是我保险科普的形式,不过保险才是我的专业领域。
但是我和传统保险行业还不太一样,不适合拿title说事,也不适合拿业绩说事。
我一直觉得保险界的MDRT之类的荣誉,可以说明销售业绩好,不过也仅此而已,并不能说明自身专业以及对客户的用心程度。
想来想去,也许说自己每天实际在做的东西最实在,既是我的工作也是兴趣:这个人,每天花4小时研究保险,另外花4小时阅读和写作。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方法供我们参考。
(1)成交倒推定位法,锁定成交效率最高的品类,成为自己的定位来源。
比如「锅姐莉莉」,发现自己分享的众多商品里,不粘锅销量最大,于是给自己定位头衔「锅姐」。
那我们就可以用:中高端医疗险xx,香港保险xx等等定位。
(2)职业技能定位法,通过分析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提炼自己在工作中所培养的优势技能,从而成为自己的定位。
以我为例,先后在全网800万用户的财经自媒体和700万用户的保险自媒体从事保险科普工作,近两年每周做的讲座合计有近百场,为数以万计的读者提供保险服务,可以定位为:「做了上百场保险讲座的从业者」。
(3)兴趣爱好定位法,探寻你真正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提炼成为自己的定位。
有商业价值的兴趣,就是你自己的风口,「通过什么来赚钱」,就是你的定位所在。
那我们的定位还有:深度保险从业者,保险爱好者,每年实缴保费55万等。
(4)「第一」定位法,以「成为第一」为目的,探寻空白,抢占心智,成为细分品类或者新品类的代表人物。
「第一」定位法,既是心智占据,又是信用背书,还是聚集资源的标杆。
1998年创立于温哥华的lululemon,在成立之初便对市场拥有精准的定位,即「服务于女性瑜伽服垂直细分市场」。
创始人Chip Wilson正是因为发现女性消费者,对于功能性运动服饰在时尚感与舒适度等方面存在强烈需求,成立了lululemon品牌。很快,lululemon就成了瑜伽这个极其细分的运动品类第一。
各类榜单上的第一名,往往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光环。比如销量最多的少儿重疾险,性价比最高的定期寿险等。有商业价值的兴趣,就是你自己的风口,「通过什么来赚钱」,就是你的定位所在。
不过品类越大,竞争越激烈,成为「第一」的概率就越小。
但是只要我够垂直,就可以做到全国第一。比如在水饺市场里切入细分领域的陈国平,成了国内最懂海鲜水饺的老板。
以我为例,想在互联网保险里,做一个最懂储蓄险或者中高端医疗险,甚至宠物险的人。「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
2、流量从哪里来?
(1)私域:亲朋好友强关系,经过一两次面、没见过面的弱关系,天性适合保险这种长期高客单价、复杂的金融产品。
(2)线下:社区门店,和街道办结合,参加社区集会,比如福田cbd哇塞集市,精准引流线下高素质人群。
(3)公域:公域自己做爆款比较慢,比较卷,所以更多通过和其他流量主背书合作,快速获得有精准需求的用户。
(4)转介绍裂变:保险天然带有裂变性质,通过相应话术引导。
(5)A端:除了C端直接消费者,其实a端的agency代理人和经纪人broker,也可以成为我的客户/加盟商,相当于扩大了用户群体。
免费流量为主还是付费流量为主?免费的自然流量为主。因为保险目前还处于一个长周期、高客单价的产品。做好服务本身,虽然会重不少,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免费的转介绍裂变。
3、如何获取免费流量
一是通过内容,做好选题,抓住客户的痛点,做精准用户而非泛流量。
比如:乳腺结节如何买保险,手里有100万如何买保险。创作前准备回答灵魂三问:
(1)why,为什么写:目标用户是谁,有啥痛点?
(2)what,写什么:通过这篇内容,我们能提供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
(3)how,怎么写:过往(包括同业/友商)写过吗?效果如何?怎么写得更好?
坚持两个原则:不吃人血馒头,不制造焦虑。一是转介绍裂变,在投保前初次沟通,在拉群-家庭保险服务群时,在投保结束后,都可以提到帮忙转介绍。
4、如何获取付费流量
付费流量的投放计划应该如何设计,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钩子的设计,需要根据流量主的属性而变,比如:健康保障还是储蓄规划,身份规划,资产隔离法商规划?个人,家庭,孩子,还是老人。
平台投流我们过去两年基本没有做,更多是通过和线下的有资源的,朋友圈中的koc合作,比如活动和社群组织者,效果更好。
第二部分:关于销转和履约
C端Sop流程,围绕着用户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买,怎么买,找谁买。
一、意象用户通过什么方式引导进入私域?
无论是各种对外渠道,都是引导加微信,微信是第一入口。
二、私域的承接路径如何?
为什么买:通过内容(内容助理参与)、社群、活动等钩子,做前端引流和筛选;通过我的朋友圈培育理念和信任。
有需求后,拉专属服务群,邀请业务助理全程跟进。
怎么买:业务助理做些标准化地腾讯会议等沟通,分析需求、介绍解决方案,做保单整理等。
1、加微信——
2、运营私聊或朋友圈培育信任了解——
3、填需求分析表——
4、拉家庭保险服务群——
5、业务助理介入——
6、跟进方案,协助投保和理赔……
三、私域如何运营
1、私聊:通过客户跟进表,定期跟进有需求的用户。
打破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方法:
(1)先选一个不好拒绝的时间
大众:上班可以摸鱼,全职妈妈的人(经验统计,这个时间成交率高,没说具体原因)
(2)跟踪要点:展现专业度+直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