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教育行业周期,K12从业者生死局
分享嘉宾:华杰 13年的教育创业者
分享提纲:
一、双减前&双减后,我的心态调整?
二、面对双减,如何调整业务模型?
三、作为13年的教育创业者,我的思考。
Hi,群响的铁子们,我叫华杰。
在接到Toby的邀请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分享的内容怎么样才能让所有人都看懂、都有启发、对得起大家的时间。
所以,可能和别的嘉宾不太一样,我选择用讲故事的方式,用大白话跟大家讲讲教培行业的道和术 。
我的故事基本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双减前,第二部分是双减后,话不多说。
第一部分:双减前
一、双减前我们的项目和业务是什么,业务背景和体量有多大?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华杰,一位算是穿越了行业周期的K12从业者,一直在一线做客服,也一直是一位小老板,在教育行业已经干了13年。
我的创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4年创办了上海本地著名家教O2O品牌“家教达人网”,做上门1对1私教,平台总计注册老师5万多位,服务了上海地区的家长客户3万+。
上面这个是我们当时的PC端网页,这个项目,简单来说,我服务了3万多位客户,完成了我人生的原始积累。下面说说我的第2个项目。
第二个阶段的创业是在2018年,我在成功运作家教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线下,在上海浦东某CBD写字楼里创办了线下培训机构“达人课堂”,就是大家所说的教培机构。
团队扩到21人,组织架构很简单,成员大部分是老师,18位校区老师+3个助教。
上图是我们的线下机构入口,当时我们拿下半层楼,房租真的很肉疼。每月大几万的房租+每个月8000多的物业费真肉疼。
二、10年前的那个年代,我们的打法是什么(业务模式、招生引流方式)
以上我介绍了我创办的2个项目,这两个项目我都是发起者、投资者,
参与了从无到有,团队搭建、技术、产品运营、市场推广、销售等等各方面,都能跟大家分享很多心得,
但是篇幅有限,只能捡大家最感兴趣的,今天是群响的场域,主题是“搞流量来群响”的群响,
那么搞流量,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我就以一个K12从业者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我们教培行业的搞流量。
在教培行业,我们不叫搞流量,叫招生,线上招生或者线下招生,我们叫招生(招学生来上课)。
10年前,我们怎么招生的,那个时候没有抖音没有小红书,也没有视频号,那个年代,是搜索引擎的年代,我们的第一批种子客户,都来自付费流量,百度竞价和本地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
当年,我们每个月5万的推广预算,在百度和58同城上做推广,第一年的时候效果是真不错,平台红利期,咔咔来人,
只要是在我们网页上填写了需求表单留了电话的,我们都加上微信,平均每天微信能加400-500人/天。
在58同城和百度上做付费推广,完成了我们第一批种子用户积累。
就这样,一年多之后,我们的学生家长客户达到了1万人,1万人,这个数字对我们意义重大,意味着,这个项目真的成了、稳了。
开始有很多客户转介绍,开始有很多人知道我们……
除了竞价推广,在那个年代,我们还印刷了大量广告单页做线下,找了一批兼职,到上海各个小区,把我们的广告单页塞进各个小区家家户户的信箱里,大量的铺小区去做,
这是我们的线下招生方式。但这个来量就比较少,无法跟线上竞价相比。竞价买量,依然还是那个年代最高效率的方式。
大家时间这么宝贵,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说10年前搞流量的方式,因为互联网的江湖,从来没有变过,古是今、今是古。
底层逻辑一直没变,那就是你依附任何一个平台搞流量,小打小闹没有人管你,
但是你真的想拿到大流量,必须付费,尊重平台付给平台过路费、付给平台保护费,因为平台养了一大帮子人要吃饭。
你不让平台吃饭,平台也不让你吃饭。
太阳底下无新事,尽管互联网的流量江湖一直在变,但底层逻辑依然如此。
过去是在百度上付费、在58同城上付费,在当下,你想拿到大流量,还是一样的逻辑,要去小红书付费推广、去抖音去视频号付费推广,要不然,很难拿到大结果。
一定要有付费意识。
在我们的家教平台,完成一万个家长客户积累之后,我们开始繁荣起来。每年的业务都很忙,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只做平台(只收取一次性服务费)。
简单来说,当时的业务是平台模式、是搭桥,老师和家长在我们平台上成交,然后我们只拿一次性佣金,所以,所以利润并不大,全靠跑量堆积。
但是当时的量是足够大,那一年,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买房和买车的原始资本。
再后来,拥有了这么大体量的客户群体,就会发现客户的其它需求,那就是他们平时需要上门家教带孩子写作业,
周末和寒暑假也需要去线下机构上课(线下机构里孩子们一起学,更有学习氛围),开始不断有家长让我们推荐机构、问哪个机构的师资比较好,诸如此类的问题。
刚开始想去线下机构上课的人,我们都把他们推送给了线下的合作机构,拿一次性佣金。
但到后来人越来越多,我就开始决定不把这块肥肉拱手让人了,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线下培训机构。
线上我做O2O上门家教平台,线下我做教培机构,两者结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当时做线下,我TM一点经验都没有,必须找懂教学的合伙人,因为我的标签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大厂离职然后创业,
所以我的基因是做市场还可以、招生还可以。但是教学端,课前、课中、课后怎么维护、怎么跟踪,我并没有太多经验,
于是我就开始物色合伙人,找懂教学、知道怎么备课、知道怎么上课的人合作。
见了很多人之后,选了一位从新东方离职,也在学校上过班的一位朋友合伙。然后我来招聘老师、我负责招生,她负责教学。就这样,线下团队就搭建起来了。
因为我们比较懂线上获客,再加上平台有1万多学生家长客户,很快,我们的机构就热闹起来了。
2018年一直到2021年年底,机构人数越来越多,到了2021年,有学生176人(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很小的数字,你们才176个学生啊)。
176位同学,每年春季班+秋季班+寒假+暑假,单人平均一年贡献5万+的销售额。
176乘以5万,就是我们校区一年的销售额流水。
而且我们收获了一些上海的影视明星、社会名人客户,他们子女的辅导,也是由我来服务的。
那些年,确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终于,猛的来了一棍子打在了我们头上。
2021年7月24号,双减政策公布。
这一年这一月这一日,是我记得最清楚的日子,当时正值暑假,校区和线上项目正常运转,我正在新疆自驾游山玩水……当看到群里的消息和文件时,我都懵了。
双减之后,我的至暗时刻是什么?
坦白来讲,在双减政策出来之后,最开始我们整个团队是抵抗的,心理也是抗拒的。
但这次不是空穴来风,是动真格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很快,各个部门开始上门检查、约谈机构负责人……
于是我每天面临很多行政的事情,最后搞的我焦头烂额、没有时间正常做运营的事情了,那段经历,真的很让人痛苦,这个就不在网络场合细谈了。
后来我发现,这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又硬撑了几个月之后,到年底,我决定不再做线下机构了。
这一块肥肉,从吃得很香,到你已经适应了这个香味儿,再到让你强制戒断……创过业的人都懂这是什么滋味儿。
那时候有两三个月我睡眠开始不好了,开始经常失眠、不甘心,但同时更多的是无奈,
因为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环境的产物,你无法对抗大环境,只能顺应趋势。所以,最终还是决定放下,在退完了所有学生未消耗完的课时费之后,关门大吉。
祸不单行,不仅是线下机构受到了影响。后来,我的线上平台也被抽查,其中细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年,2022年,我的线上家教网,也不在对外开放,网页下线,停止服务…...那段时期,是我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辛辛苦苦数年的事业积累,好像一下子被大水要冲走了……
第二部分:双减后
一、面对双减,做了哪些调整
在一番挣扎徘徊之后,退出了线下教培。
那一年,正好口罩也还没结束,我从上海回到杭州,休息了几个月,每天爬山、每天徒步、要么就去游泳、读书。
我用了几个月,几乎爬遍了西湖群山、临安、余杭的很多山我也都去过,每天游山玩水时间高度自由。
突然觉得生活质量一下子高了起来,我的时间被大量释放出来,不用再像之前一样了,
当时是周一到周五在杨浦区的办公室干活,周六周日在浦东的机构里干活,全年无休的状态。而现在,我是一个闲人了,或者是我可以过Gap year了,可以暂时退休了。
那段时间人家上班我在玩,人家在玩,我也在玩。这种日子过久了,真的也非常乏味了,天天休假的人并不快乐,
这和天天吃糖的人,糖对他来说就不再是甜的了一致。于是,我决定开始再次折腾起来。
好在我在教育行业坚持了13年,之前有积累,我们团队有好多个微信号,加起来有3万多位同学家长客户,那时候并没有什么私域不私域的概念,
我们当时加好友,就是觉得把客户加在微信里方便沟通一些。现在这些年知道了,哦,原来这叫私域!
好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在做这个加客户微信的事情了…..
给大家展示我们的部分微信号。
就比如下面这2个只加同学家长的微信号:一个是9000多好友,一个是8000多。然而,这种体量的微信号,我们目前总共有8个。
于是我开始转向全力开辟线上网课业务和O2O上门私教业务,好在有原始积累,很快,一切都很快,以前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走,都是在为下一步铺路。
最幸运的就是,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私域。
现在大家喊的口号是:“宁要私域一张床,不要公域一套房”,
只有把客户加到私域里,他才是你的客户,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加好友这个事儿我做了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