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电商科普100问
分享嘉宾:天秀 视频号Top服务商负责人
分享提纲:
一、视频号【短视频+直播】的底层逻辑:怎么做?
二、视频号平台观众喜欢的几大类优质账号分享
三、直播电商各行业在视频号的情况,哪些类目卖的比较好,行业信息差
四、平台常见违规有哪些,遇到违规封号如何处理和避免
五、视频号平台政策,以及2025年微信小店的新玩法-送礼物功能
大家好我是天秀,零一数科的视频号服务商负责人,我们老板鉴锋很多人应该都认识,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聚焦在微信生态,我做视频号服务商已经3年,深耕视频号领域已经有1770多天。
目前每个月的GMV大约有两个多亿,累计直播带货的总产出GMV有42.2亿,我们已经服务了接近3万个做视频号直播带货的商家,免费扶持的流量超出5000万。我个人也经常会开直播,最高一场直播加微信900多个人,个人直播的场观最高15万,投流最高单条投放ROI达124000,投100条计划平均投放ROI高达达到738,单场单个直播间投流产出70万GMV左右。
【零一视频号团队】已经合作了近2万名达人,可以帮品牌/商家 找到 用户画像匹配+销售转化率高的达人
近期刷到不少群响会员和私董会的老板朋友在问视频号的机会和玩法,我作为一个视频号老油条,去年24我们团队帮助300多个直播账号实现变现,今天我给大家聊聊实操经验,我把我知道看到的一些心得给大家做个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部分:视频号【短视频+直播】的底层逻辑:怎么做?
一、【短视频】
当你打开短视频平台,算法会针对【你之前的行为模型】,会给你预加载排好“10个” 短视频,你往下刷的时候就会依次出现
每一条短视频都被算法打了一个分,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打分的逻辑大约是:
X1=a*30%+b*20%+c*10%+d*20%+···
X2=a*30%+b*20%+c*10%+d*20%+···
X3=···
abcd···为数据指标,如:3秒完播率/平均时长是a、关注是b、互动是c、投放是d等等x% 为指标的占比权重,权重值是动态调整的(例如平台现在的KPI是拉新、那转发和朋友点赞的权重就会上升,例如平台现在的KPI是用户停留、那平均时长和关注互动权重就会上升)
假设你的一条视频分数排在第13位,你的竞品是排在第5位、可能用户刷完竞品视频就下单去了,例如用户打开短视频平台人均刷10条视频,因为你是排序10名之后、再也刷不到你。
如果你想排到前一点、最简单的就是“付费投流” → “投放”的分数提高、你的视频就插队排在前面了。
从算法视角上看一些运营动作的解释:
1、所以我们做运营的体感上:会发现之前的爆款模板、过一阵子又不灵了,本质就是1个“短视频的爆款模板” 侧重的指标(拉新或互动··)是不一样的
2、例如你在周一晚上、发一条“短视频A”没流量 → 删掉,在周二早上重新发就火了。
底层逻辑是因为:在周一晚上大家发的短视频分数都是80分以上的、你的“短视频A”才70分、导致排序靠后就没办法拿到流量,周二早上的竞争没那么激烈、例如大家的短视频得分是65分左右、你的排序就胜出了
3、火过的短视频,你翻拍照样能火,跟拍最火的音乐节奏、更容易得到流量
抖音的算法一号位,项亮;曾经分享过:
抖音短视频厉害并不是算法厉害,而是“ 音轨复用 ” ( 抖音成功的秘诀 ),让美女们可以低成本发表作品、而且几句音乐节拍就能让用户停留超过10秒了 ( 音乐的MV是“最早的爆款短视频模板”)
对于平台来说,只要有很多人发布内容,就能“ 量变产生质变 ”、赛马涌现出好的内容。像金字塔一样、基座要大、那“塔尖”(内容的好看程度)就会越高。所以短视频平台的第一KPI就是:内容发布量。
所以字节跳动2018年收购了脸萌做了剪映、推出各种AI特效(变老变小时候、变神仙、变动漫风格等等···)来刺激用户发表内容,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更新频率高的账号权重更高。或者运营觉得追热点/蹭热点、更容易得到流量
底层逻辑是:当用户看完了1个“ 爆款短视频A ” → 算法会在【用户行为模型】标记上你喜欢这种“ 爆款短视频A ” 相关的内容标签 → 你往下刷视频的时候、有类似的视频就会插队优先推给你
举例1个视频号里的“流量密码”:把你的产品/服务和“苏东坡的故事”融合 → 非常多达人讲过苏东坡都爆火,所以系统里就很多人被打上了“喜欢苏东坡”的标签 → 有新内容更新了、算法就推给相应用户。
当然,算法和排序是一个混合和动态的实时系统,以上只是简单的举例
例如抖音的推荐算法是由2个模型构成:除了刚才提到的「价值模型」(给每一条内容都有一个综合打分,如播放时长、留存、点赞等)
还有一个「预测模型」模型:结合用户信息、用户观看行为、作者信息、内容信息进行预测打分,实现个性化推荐(后面会举例怎么应用)。
我们4年来在视频号赛道的实战总结、交的学费有上千万,收录了
什么类型的短视频模板【播放量高】
什么类型的短视频模板【涨粉率高】
什么类型的短视频模板【付费率高】
(这些就是付费内容了哈哈)
二、【直播间】
视频号【直播间的算法逻辑】是:每5分钟计算一次、正在直播间停留观看的用户画像,然后去放大推荐给类似的用户
所以你直播间“现在观看的用户质量” 取决于 你前5分钟的表现,依次往前推:最重要的就是刚开播的第一个“5分钟”,这也是为什么在视频号平台:提前做【预约】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平台提供了有非常多:用户提前预约直播的方式,
【视频号直播间算法】把你的直播间放大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时,到底是推给1000人 还是10000人?首先取决于你直播间的【曝光点击率】→ 所以你直播间“ 第一眼的场景画面 ” 非常重要
用户点击进入直播间后,接着就是看“ 被算法推荐进直播间的这批用户的 ” 停留时长,以此循环滚动放大。
行业的“曝光点击率”水平:
1.小红书的“曝光点击率”是17%( 最高是25%,因为小红书app手机上一屏显示4个画面,总会点1个就是25% )
2.某短视频平台的“曝光点击率”是13%
所以视频号直播间:人群质量的重要性是>人群数量的,我们想要投流放大规模的时候、不要通投而是精细化运营
我们在实际投流放大的时候有2个技巧举例:
1.如果想要保ROI:就投短视频进直播间,而不是直投直播间(除非是品牌传播做场观数据,就直投直播间)
原理:短视频平台的第一KPI是用户停留时长,如果算法给你推一个 “商业化的直播间” 、你不感兴趣流失了,平台就受损了
所以在给你推一个“商业化直播间/广告” 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先给你推一条你可能感兴趣的“短视频”,试探一下你的反应 → 你观看停留了 → 接下来就给你展现直播间
所以:我们如果想拿更多的量,就需要做“ 很多种场景+产品功效” 的短视频
对于算法来说:它是不知道你发的一条短视频在讲什么的,它是根据:前面说的数据表现给一条短视频【打分】,其次就是根据【文案+画面+音乐】打上N个“向量标签”。
每一个用户身上也被打上了N个“向量标签”,如果【一条短视频的标签】和【一个用户的标签】匹配就能互相展现了。
举个例子:我不知道我喜欢【锅巴】,从来就没想过要买
但是系统里面:有我的【行为模型/N个“向量标签”】:知道我喜欢看美女、爬山、看电视剧、家里有小孩、出差多等等····
那商家做一系列:性感美女+吃得津津有味、爬山相关的短视频+吃这个很方便、家里的小孩子的健康食品安全食品+吃这个很健康、高效出差的技巧+吃这个提神··· 等N个和“用户标签”相关的内容
那算法就会不断得曝光给我→ 形成合力,最终促成我下单购买
“每一个向量标签” 的【用户数量库】 是有限的,如果只重复拍1个爆款短视频模板、很快就没量了,所以我们需要拍“ 多种场景的内容模板 ”
“向量的方向和大小”表示 和1个用户的 感兴趣程度 和 购买意愿度。在算法世界里,每一个人的行动意愿(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以被改变的:只是说有的人被曝光3次就购买了,有的人是10次、200次,理论上只要对你曝光N次、你的购买概率会无限趋近于99.9999% → 只是说曝光的广告成本能不能收回来、就是我们常说的ROI
所以「预测模型」的算法是可以预测:用户有多大概率会买什么商品(每个用户都被打上了向量标签),买过商品A的多大概率会买商品B···
打个比方:
第一圈的用户量是100万+喜欢概率是100%、只要你曝光触达了就能激发购买( 数据看板上呈现的就是:量小ROI高 )
第二圈的用户量是1000万+喜欢概率是60%、你得曝光触达10次才能激发部分的用户购买
第三圈的用户量是1亿+喜欢的概率是20%、你得组合拳曝光N次才能说服部分的用户购买
理论上「预测模型」算法可以实现:为品牌商家做出一个精准的预测:每天花多少钱投流曝光内容→ 多少人进直播间卖多少货 → 工厂提前的生产计划排期。
2.除了短视频投流之外,其次就是精准投流【对标账号】和【达人种草或分销】
基于【视频号直播间】算法的底层逻辑是“用户时长” → 用户质量 >数量,所以我们的投放计划切忌“通投拉满”,投放的时候要圈选“和你直播间目标用户群体匹配” 的账号进行曝光
怎么寻找和积累一批“ 和你的用户群体关联度高的账号 ”是运营操盘手的核心能力 和 经验资产:举例“ 纸尿裤与啤酒放一起的故事 ”、“凯迪拉克车主喜欢去足浴城”、“ 宝马车主喜欢逛山姆 ”,精准扩量的同时保ROI。
【零一视频号团队】可提供的付费服务:“微信豆代投放”,帮品牌找到精准的投放对标账号、提升ROI的同时扩大广告消耗。
【达人种草或分销】
前面提到,算法会把被打上同一个【标签】的不同账号上的内容→ 关联展现给用户观看
所以品牌/商家请一个达人发短视频种草 或者 商品上架到Ta直播间分销,Ta的粉丝浏览过短视频或者下单过商品、后面算法也会给“这些粉丝”推荐 品牌/商家 的短视频or直播间,
而且达人粉丝的“向量”数值是更大的:很多粉丝都是达人说什么好、粉丝就无脑买什么;所以达人的粉丝可以极大得帮助品牌/商家 提升自己短视频和直播间的 用户粘性数据。
这背后也是广告营销方式的时代变迁
第一代广告模式:是中心化的,例如电视时代,最好的流量曝光是“ 新闻联播”、“天气预告”的节目插入广告,春节联欢晚会的广告,用户无法选择看什么。
第二代广告模式:是中心化+去中心化,请明星代言人+各种媒体渠道铺设广告(电梯、户外、机场)
第三代广告模式:去中心化,KOL种草 → 甚至KOC评测( 和你没有利益关系的素人 )。代表:微博/小红书
第四代广告模式:算法时代→ 种拔一体化, 代表:抖音/视频号
【零一视频号团队】已经合作了近2万名达人,可以帮 品牌/商家 找到 用户画像匹配+销售转化率 高的达人
三、【微信电商】的全域联动
前面讲了这么多都只是【微信电商】的其中一个模块:公域自营
按照现在存量的GMV体量上来说,私域自营:公域自营:公域分销:私域分销= 3万亿 : 1千亿 :2千亿 :1万亿
马化腾:“视频号是腾讯全村的希望”,未来3年的新增速将在视频号公域赛道
但如果只做公域,算法的结果肯定是“内卷”,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全域联动,才能在【微信电商】生态穿越周期、持续拿到结果。
第二部分:视频号平台观众喜欢的几大类优质账号分享
从618和1111带货榜单分析账号案例
分析一下这个618和双十一的榜单视频号的人群,他们都喜欢哪几种类型的账号呀?大概分为这几大类,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你们也可以根据你们的账号属性、业务基因去起一些类似的账号。 上了榜单的账号主要分这几大类
一、第一大类:大女主,精致美丽、独立女主人设
像乔教主、yiyi是我、刘高兴、王王大头这些,都是比较精致大女主女性的这样一些人设账号内容和直播都做得非常不错,是比较受视频号人群喜欢的
二、第二大类:夫妻人设
像郭亿易、宝哥宝嫂、妍伊夫妇、宋玉希这些都是夫妻人设账号,基本上都是拍的家长里短、婆媳关系、夫妻感情生活,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拍的内容都是什么生娃了、怀孕了,然后去哪里旅游吃喝玩乐的这种类型,是视频号上人群比较爱看的,比较有人设感
三、第三大类:导游人文类的账号
也是从24年的年中开始,突然冒出来很多类似的账号,像普罗山小帅导游、厦门小程、厦门阿波,这些都是导游账号,就是在景区里介绍各个景区的人文景点故事,然后在介绍景点文化的同时顺带去卖货,带一些吃的喝的用的
白菜GG,这个账号就是平时去拍她自己去街上摆摊,挑这一些自家的一些土特厂去街上卖,跟乡亲们有很强的互动,这种类型是视频号非常爱看的,因为它比较接地气,属于老少通吃类型的账号,不管什么年龄都对这种账号的接受度都非常高。
而且她的直播间福袋不会像别的直播间放一些手机平板,她的直播间的福袋基本是大米、小黄鱼,每个福袋的中奖数量会增量,因为他的受众群体,很多人对手机平板价值多少是没有多大概念的,但是这些阿姨姐姐们天天在逛菜市超市,对五斤大米、三斤小黄鱼价值多少钱是绝对非常有概念的
四、第四大类:外贸供应链
像李想外贸好物,嘉玲爱大连这种都是做国外进口日化百货为主的,就是有很多没吃过、没见过的东西,很多人是愿意去买单的。
就像嘉玲爱大连这个账号,它主要是卖日本的进口日化,它一瓶洗洁精可以卖到30 块钱一瓶,就像我们在超市随处可见的那种 10 块钱一瓶的洗洁精,很多人是不愿意去买当的,但是日本的洗洁精我没有用过,你说那么神奇,又是国外进口,很多人是愿意花 30 块钱去买一瓶洗洁精的,而且她随便一卖一个品就能卖了 500 单一场;像李想他有卖一个钛杯,说这个钛杯是出口到XX国家的,再做实验 拿个报告单,说钛杯的水喝了对身体健康,贵有贵的道理等等,然后什么挂脖的按摩仪也是很多人没有见过的,就有很多人愿意去尝鲜买单
在这里有没有发现第一个账号李想他只发了1条视频,也能上带货榜单
第三个欧品美货的账号,也只发了4 条视频。像他们这种号不是发很多内容,再涨到很多粉丝之后再来开始带货的,人家是直接上来就开直播来带货,甚至一条视频都没发,都能上这个平台带货榜单的,一个月都起码能卖几百万上千万的销售额,咱们很多老板就是不要陷入固有的思维,不是非要有很多粉丝才能卖的动货,你们能直接开直播卖货赚钱的,就直接开直播是最好的。
五、第五大类:海外生活
你看这个沙特肉姐,泽西岛岛主,就是以前做抖音的,我很早就关注他了,像沙特肉姐这种真的是非常赚钱的,她真的是闷声发财类型的账号,她虽然没有在那个带货榜单的前几名,但她也是上了这个100 名,她卖的很多品是利润率很高的非常赚钱的。
那你看Coco 在法国 这个账号一条视频都没发,她甚至也能上这个榜单,这种国外生活的账号,视频号人群是比较喜欢看了,因为有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事物,比如说我们这边天黑了,他们那边还是白天。就我现在晚上十点多看到一个直播间,他那里怎么在街上还是白天呀?我就愿意进去看一看他到底在哪个国家,因为我也没去过这个国家,在这些6070后的姐姐们,确实有一部分人还是会有一点这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就会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国外进口的东西肯定质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