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梁宁 30 篇文章,感动哭了。
原来我只知道梁宁老师《真需求》,是个知识分子,偶尔看看她的访谈和直播,觉得人很牛,脑子好用。
读完这30篇文章,我的脑子被劈开了!
梁宁不是普通人,她是个跨时代的思想者。
她写的东西,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观察,而是一个中国人用思想在穿越历史周期。
兄弟姐妹们,我看得头皮发麻,简体中文互联网居然有人能用文字释放出这么恐怖的能量和深度!
她不仅是创作者、创业者,还当过投资人,经历过中国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再到O2O,再到算法支配的今天。
她的视角不仅在于工具和模式,而是在问:中国人如何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真诚建议所有的创业者、内容创作者,还有那些刚入行的年轻人真的该跪下来拜读梁宁老师的文章。
一、深度关系不只是爱情。
梁宁说,所谓的“深度关系”,不是情爱、颜值、情绪啥的,而是灵魂的碰撞和对彼此痛苦的彻底理解。
她举了《纸牌屋》的例子:Frank和Claire的关系就是深度关系。他们可以有各自的情人,但只有彼此才能理解彼此的灵魂和欲望。
你生活里有没有一个真正能懂你的人?懂得你的困惑、妄念和渴望?
梁宁说,很多人在妄念中发疯时,会试图制造一个“现实扭曲立场”。
但劝醒妄念中的人是不存在的,她自己也经历过这种阶段,当年跟泰文胜讨论创业时,朋友批评她的团队,她直接翻脸绝交。
后来反思才明白,没经历过妄念的人,根本没资格谈觉醒。
二、非共识和小趋势:创业的生死逻辑
我看了她在 9 年前剖析罗振宇得道走过的路,她说原先是自媒体之路,在之后是社群电商之路,在之后是知识服务之路。
她说罗振宇是一个开创者,说了两个词,非共识和小趋势。
梁宁说创业就是要在黄河中扒赛道,徒手扒一条黄河,创造自己的岛,这叫做非共识,
我们集体主义文化是非常不鼓励非共识的,但是创业者必须是一个非共识的创造者,
一定是虽千万人无往矣,不断的向前走,让非共识成为一小撮人的共识,甚至成为一个一个代际的共识。
教员创造了一个代际的共识,甚至一个国家的共识。
而一个赛道的开创者一定是创造一个代际的共识。
罗振宇说小趋势的意思就是他知道自己当年做网红的时候,频频说出去的词儿,做的活动都有冒犯主体叙事的意识。但是只要在中国人文化主体之内,
他看到了小趋势,他创造了的非共识,但是他又在文化主体之内。
啥叫非共识?就是明知道所有人都不认,你还是敢冲。
创业者必须是个非共识的创造者,哪怕千万人阻挡,也得干到让非共识变成小范围共识,甚至代际共识!
教员做到了,罗振宇当年做知识付费也做到了,站在文化主体叙事之内,硬是把知识付费从一个嘲讽点变成了一个行业。
三、精选梁宁的一些文字
1,梁宁谈精神资源,
要多吃好的,脑子、嘴巴都要吃好的,脑子吃的,就是你的精神资源。
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成人之后,一生所有的重要决策,不是基于数学考 90 分还是 60 分,而是,
从幼年开始,你有意无意提供给他的精神资源。
这些将形成他一生的好恶感与羞耻心,他的愿望、梦想与恐惧,从而影响他后来所有的决定。
2,梁宁推荐书,林彪,论短促突击,战争指导、世界领袖的心理史,格里芬行动,华山讲透孙子兵法、新宋、失恋排行榜、对冲基金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