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和武志红老师访谈的第 4 篇。
特别好奇武志红老师的来时路,这篇文章聊一聊武志红老师是怎么一路走来考上北大,以及如何走上心理学之路的。
一、武志红的北大之路。
刘思毅:
大学对你来说,你已经决定走心理学了吗?
我看了你的生平,是先当记者的。
武志红:
对,是在媒体先做了很长时间,再到专栏,再投身心理学领域的。
刘思毅:
我想聊聊您北大到之后的人生。
武志红:
我 1992 年上了北大,但是先当了一年兵,一个在陆军学院军训了一年。94 年大二的上半年决定要当一名伟大的心理学家。
刘思毅:
你在北大心理系,当年就选的心理系,还是被调剂的?
武志红:
被调剂的。
我还特别庆幸我本来报的是第一专业生物化学,因为我高中生物最化学成绩最好,幸亏没上。
刘思毅:
所以北大当年你没什么感觉,你很牛逼,你考了北大,你觉得上北大当年没什么感觉吗?
武志红:
我拿到北大路去通书的那个霎那,波澜不惊,一点感觉都没有。
刘思毅:
为什么武志红是无感的学霸?
武志红: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录取通知书只是个结果嘛。
关键是在往之前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有个致命的领悟,形成了一个叫做考试轨道论。
那个是根本,那个让我激动的不得了以后,很多时候我也分享我那个时刻,我觉得那个是根本,有了那个根本,北考北大只是个结果。
二、考试轨道论。
刘思毅:
什么是考试轨道论呢?
武志红:
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考了一个全班第 19 名。
那时候我就非常的沮丧,因为我高三那一年包括高二下学期,我非常非常的努力。本来各个成绩它不断的往上升。突然考了个第 19 名,意味着我可能只能考个本科,或者略好一点的本科。
刘思毅:
我以为你一直是年级第一。
武志红:
我是非典型学霸,不是习惯优秀者。
当时我就特别受挫,打击还挺大的,结果我就在那个成绩下来之后出去散步。我们校园外面是一片田野,简直是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