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基本上是 90 后 00 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人生哲学问题。
人生好像特别容易陷入虚无主义。
大家好像一直被安排,哪怕成绩非常好上了北大清华,因为我爸妈想让我出国留学,我就去了,于是继续沉浸在象牙塔的既有路径中。
象牙塔既有路径像当猪一样,哪怕很努力,因为大家像是被圈养。
突然之间到社会之后,无限旷野之下,就会迷茫。
这篇文章是和武志红老师对谈的第 5 篇,专门来破一下年轻人的虚无问题。
一、中国的 80 后、 90 后、 00 后年轻人普遍人生使命缺失。
刘思毅:
所有人都说,你要找到你的热爱,你要热爱驱动,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热爱,也不知道什么叫热爱驱动,也不知道人生使命是什么,
你要找到就不断去找,但是似乎找到的又是一个静止的答案,或者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找的时候,他就焦虑,他就躺平了,或者他就内耗了。
要么躺平,要么内耗,要么在演一个非常非常不擅长的戏码,但是他一直在想,有朝一日我找到了,我就活了,我就上岸了。
应该怎么办?
武志红:
前面更糟糕, 70 后、60 后、 50 后越往前越糟糕啊。
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父母不干预,没挨过一次打,没挨过一次骂,没被控制,而且家庭虽然很穷,我父母一次都没跟我说过,全家就靠你了,你是全家人的希望。
我上面有哥哥与姐姐,虽然我我成绩好是非典型学霸,但我从来没有被要求一定要怎么样。
对我来讲,我从来都是干一行爱一行,都是热爱驱动,永远都是的。
这是我的原生家庭给了我祝福。信任的感觉,当然我只是在做事上,我在人际关系上就做不到了,特别的亲密关系上我就做不到,
但是在做事上我是绝对的不折不扣的按照的感觉去做事。
所以我觉得我在做事上从来不知道何为挫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很容易,而且有大的坎坷,好像一一转化就过去了。
刘思毅:
那怎么看今天大部分人的一个课题叫做怎么找到的热爱和使命?是不是问题是假问题啊?
武志红:
这是个真问题,但真问题确实不容易。
因为你已经离开心流的感觉很远了,你重新把它找回来,这确实不容易。
心流体验是第一次使命发芽的结果。
二、产生心流体验的方法论是什么?
武志红:
全神贯注是心流体验的唯一充分必要条件。
你获得心流的时候一定是全神贯注的。
而全神贯注一定也能达到心流体验,它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刘思毅:
武志红老师,为什么心流和找到人生使命有巨大关联呢?
武志红:
因为你找到所谓人生使命,你得有信任的感觉,你才能通向潜意识深处的通道。
而那个潜意识,你的个人的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相连,就叫做使命感了。
当你的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合二为一,你的成功就毫不费力。
刘思毅:
什么叫集体潜意识?
武志红:
因为时代背景,比方我的第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因为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深受我爷爷奶奶以孝道之名的压制,我看过他们受到的伤害,所以我作为他们的孩子,我想为我的父母鸣不平,这是我的个人潜意识。
正好到了 2007 年,社会上终于有了一个集体的潜意识,可以反思孝道了。
所以这时候既有我的个人潜意识,也有集体潜意识,所以这本书就卖爆了,又包括我后来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也顺应了时代,所以成功就毫不费力。
刘思毅:
大家都好像在求一个抓手,怎么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