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和武志红老师对谈的第 7 篇文章。
武志红作为古早的心理学网红,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期所有的流量周期,一方面是心理学大拿,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互联网流量专家,从知乎到公众号,在到现在视频号抖音,几乎横扫整个流量时代。
这篇访谈,主要集中在武志红老师对 IP 、流量操盘的见解,以及他自己的成名之路。
以下是访谈精华内容:
一、当心理学网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啊?
刘思毅:
你当了十几年古早心理学网红了吧,有人批判武志红不懂科班心理学,但你懂大众啊。
我是不同意这种批判的,因为我觉得深入浅出是一种更高的能量和能力。
你怎么回应这种批判?或者你不care?
武志红:
先想一个简单的问题,我 2005 年进入广州广播主持心理专栏,到现在正好 20 年了。 真的是得当了 20 年的网红。
当然最初那个不叫网红,是叫专栏作者。
刚才那个问题我基本上不怎么在意,因为我也不会把界定为我是一个科普作者。
我觉得很多根本性的道理,都在日常的生活之中的部分,所以我过去是在试着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刘思毅:
刚才东西讲的心流,讲到道,讲到存在,这都是根本性的东西,我觉得我也在叩问根本,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
为什么人们这么在意你是否专业?你是否甩大词啊?
比如我说 AI ,很多人就会逼问我你一个文科生懂不懂啊?
我凭什么就不能说 AI 呢?我用的挺溜啊,你凭什么说我不懂呢?
还有很多人说刘思毅小屁孩懂个啥呀?就凭嘴皮子,好像今天的互联网共识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压迫性的主张,叫做你必须专业才能讲一些东西,
而且你的专业要用实打实的盖戳,实打实的科班,你要是什么什么专业的博士,你要是什么什么实体商家拿到过结果你才能说点那些东西。
武志红老师怎么看这种大众的共识?我就以我为例。
二、 90% 的互联网语言都是自恋游戏。
武志红:
你看我更专业,我比你高明,但实际上他是在嫉妒你,因为你名气高,你挣了很多钱,你获得了很多部分,比方同样的玩 AI,那他的 AI 是否有你的 AI 玩得溜?他不管,反正先来一个,我比你专业,或者甚至他也不专业。
但是他就说刘思毅你不专业,这不就在打压你吗?
这不一个自恋游戏吗?所以 90% 的互联网语言甚至说少了,说他再毒辣一点, 99% 的互联网语言都是自恋语言吗?
刘思毅:
内容原创生产者,应该怎么看自恋的游戏?怎么屏蔽他对我的影响?
武志红:
有时候互相争一争论一下以后,但别当真。
刘思毅:
我觉得你微博上特别犀利,我很吃惊的点是你的微博和你的线下场域很不一样,你微博很毒辣,并且你还会参与撕逼,为啥?
武志红:
有时候也会有真实的情绪起来,真实比正确重要很多。
而且那个你看在微博上我也参与了好多东西,包括像什么正当防卫,各种各样的东西,最终也改变了中国的一些现实嘛。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也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好的结果,包括愚孝这件事情,如果不是我这么多年不断的这样去讲,最终如何?
我觉得不仅我是参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是制造推动了这么一个洪流,最终把营销的东西破了。
这不都是在互联网上带来的一个结果吗?
刘思毅:
山东人称不孝有三,不考公为大。作为今天的 00 后山东宝宝,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吗?
武志红:
我们从愚孝展开。
大城市公务员也可能会下岗,因为那个铁饭碗也并不是那么,而且还有一个特别致命的部分。
万一有一天经济不好或者怎么样,你在体制内待了很久,你发现一旦出现下岗危机之类的,你真的是你在那个惰性的环境下待了很久,你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父母真的和我们有代际差异,但是父母终究是父母,他们对我们的期待你要结婚,你要生子,你要考公,你要进体制内,你要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有稳定现金流的工作。
刘思毅:
但是他们在用过去的经验来规范我们现在的人生的时候,我们无意发起战斗,但是我们每次相遇都是一场撕逼,都是一场不愉快,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我们应该怎么解答呢?因为代际带来的亲子关系矛盾,我们为人父母应该怎么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