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诚老师是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中国数学黄金名师,12 年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出去工作了,去了学而思网校。
工作了 6 年,后来可能干到了高中部的第一名,然后就自己出来单干了。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于我和邓诚的访谈,我们请他来分享他的 IP 之道和私域之道。
一、为什么放弃打工,开始创业?
刘思毅:
从一个黄金刚需科目的老师到现在做IP、做公司,还选择了黄金操盘手,你能谈谈你的转变吗?
从当年打工到裸辞,再到超级个体户的过程,以及你在不同平台的操作感受?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为什么最后成了老师?当时怎么想的?
邓诚:
说实话,在2012年,教培行业的工作就基本属于就业市场的底端,当时我本科学的是数学,但我觉得自己的脑袋和能力根本不能读数学系的硕士和博士。
四年本科,我已经被折磨到几乎疯了,根本没想过去继续深造。
刘思毅:
所以当时你就决定走教学这一行?
邓诚:
当时家里比较穷,我想着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可能也没有太多选择,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教培行业做老师。那时候其实还幻想着可以先工作一年,偷偷考研,想去金融学院深造,
后来领导画饼给我说,在线教育未来会非常有潜力,所以我就决定继续做教培行业。
刘思毅:
你能分享一下数学竞赛和高考培训的区别吗?毕竟你在这个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邓诚:
现在很多数学竞赛的讲课老师,至少得拿过 CMO 金牌,意味着全国前 80,甚至全国前 6。你不具备那个级别,是讲不了数学竞赛的课的。数学竞赛真的是需要极高的智商和烧脑能力。
虽然我高考数学可能全省第一,但到了清北的数学系,我完全比不上其他保送上来的学生,感觉自己是学渣。
刘思毅:
学渣能教数学吗?能教高考数学吗?
邓诚:
所以我当时明确给自己定位,不教竞赛,只教高考培优。我觉得我的能力和智商足够教好高考数学,但竞赛完全不是我的强项,因为高考和竞赛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难度差距非常大。
我毕业第一年的工资4,800元,当时住在五道口的东升园,租了一个2,500元的单间,剩下的每个月生活费只有2,300元,4,800 元我大概拿了两年,14 年年薪已经到了100万。
刘思毅:
为什么当时你能从 4,800 元涨到 100 万呢?
邓诚:
因为那时候完全是销售提成制。你卖多少课,就拿多少提成,经过两年的沉淀期,14年开始慢慢达到一个高度,接着在15、16年不断增长,干到 600 万。
二、其实长相才是成功的关键。
刘思毅:
作为黄金名师,你觉得有哪些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或者说什么样的气质、能力适合成为老师,走上这条路?
邓诚:
我觉得首先跟做大 IP 是一样的,关键是看你的脸。
我经常被人吐槽长得比较着急,比较老,20多岁就长成这样,作为老师,这能帮助你获得别人的信任。
因为如果你太年轻,家长会质疑你,觉得你年轻,能不能理解学生的情况,能不能指导好他们。
刘思毅:
所以你觉得老师的“脸”非常重要?
邓诚:
对,长得老一点有帮助。我媳妇第一次带我回家,她妈以为我40多了。
刘思毅:
邓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应该是因为他这张脸。
他去年和前两年火过一次,那个视频累计播放量有几个亿,就是他做的一个高考临行班主任的发言。
邓诚:
是的,那段话火得非常夸张,因为大家看我的脸就觉得我像是那个已经操劳了一整年的高三班主任,那个沧桑的脸,尤其从侧面拍的时候特别符合那个场景。
刘思毅: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高考,地利就是那个环境,人和就是这张脸。所以你觉得老师天生适合做IP?
邓诚:
因为老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人格特质。
刘思毅:
当时你在教培机构做到年薪100万时,你的成长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心得?
邓诚:
首先就是我现在也在维持自己的定位。很多小机构或者老师也在问,怎么在大厂的背景下定位自己。
我当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走培优路线,尤其是在本地市场。我先把最顶端的那波学生给吃掉,大家普遍说白了就是“慕强心理”。你会发现,顶端那群学生,大家都想知道他们在跟谁学、学什么。
所以你得先占领最上面那部分,吃完这部分后再往下扩展。
刘思毅:
那你在机构里怎么做到赚到600万的?你的职场成长是怎么样的?
邓诚:
其实一直就是作为名师成长的过程,不断从招生角度去打磨。
我当时做的是高中课程,所以我会提前和一些初中老师建立关系,因为他们是前端流量的来源。我们每年的课程售卖大多是在春季4月开始。
我在售卖课程之前就开始布局了。11月,我就开始在一些初中老师群里默默做免费答疑服务。说白了,当时的竞争不是从4月开始,而是早在前半年已经结束了,因为你提前布局了。
刘思毅:
这个方法很聪明。
邓诚:
初中老师一般不愿意做这类服务,因为他们没有复购的价值,反而更愿意接小学老师的流量。所以你就得提前去做这种服务,去填补半年空窗期。这也和职场心得有关系,上下游合作,做更多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