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实体老板如何通过做内容+私域,逃离流量内卷?
分享嘉宾:李爽 经营实体十一年
分享提纲:
一、最开始有流量焦虑的时候,试过哪些点,现在走到什么样的状态
二、从产品、流量、技术、业务经营、团队管理上都经历了什么?踩过的所有坑。
三、给实体店的老板的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最开始有流量焦虑的时候,试过哪些点,现在走到什么样的状态
一、我第一次与“泼天的流量”擦肩而过
18年的时候,我经营2个家具店,1个床品店,当时其中有一个店的经营不好,就是想着打打,于是开始拍短视频,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拍了一条一颗鸡蛋放在床垫上,一个人用脚踩不破的视频,播放量19万,第二条拍了一个给床垫拆包装的视频(就是你们现在有可能会刷到的那种卷装的长条形盒子装的床垫,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了),播放量12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就断更了。
2023年的6月,在家纺的淡季,我们做到了单月200万的业绩,我带着所有员工很开心的去了马尔代夫。但是反转马上就来了,到了年底,现实狠狠的打了我的脸。我们的营业额急剧下滑,每个月仅仅只有30万左右。
于是我开始内外求索,于是有了下面的一组花钱的数据:
24年1月,花了4千跟着我们加盟品牌的公司总部学直播。然后花了3千买了一个月的直播陪跑。
24年4月初,花了3万9,报了一个老师的课,学IP定位。
24年4月底,花了3万6,学矩阵,学操盘自己的IP。
24年7月,参加了群响私域班。
在学完直播,矩阵,IP之后,营业额也只在30-40万徘徊,7月的营业额最低甚至跌到了14万。在我7月学完私域班,8月份的营业额就突破的50万。到现在基本每个月稳定在50万左右。
二、总结一下这个阶段我所经历的情绪波动:
焦虑的起点就是线下门店没流量,生怕错过任何一种可以缓解我焦虑的工具,感觉不拍短视频,不学直播、不学做IP、就会深陷在被淘汰的焦虑和内耗情绪漩涡里。
学完这些之后,又陷入没有得到自己预期结果的焦灼里。
两条播放量不错的视频,后面这些课有没有价值?有。有没有让我立刻见效?没有。我就是在“学了却没有拿到结果”的落差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焦虑没被解决,反而被放大。
在私域班遇见toby之后,开始转变方向,更重视私域,我们把客户当“朋友”之后,客户也把我们当“朋友”了。复购多了,转介绍多了,意向客户加到私域里的转化率也更高了。
在客户面前更真实的做自己之后,我反而不焦虑流量了,因为现在给我很多流量,我也是无法承接的,我现在输出内容的目的只有一个:
筛选用户
1、筛选出信任我的,能基于信任做出更快成交决策的用户,
2、筛选出基于信任,可以反复复购的老客户,
3、筛选出基于信任,可以反复为我做转介绍的老客户。
第二部分:从产品、流量、技术、业务经营、团队管理上都经历了什么?踩过的所有坑。
有2条播放量还不错的短视频我为什么会断更?因为我当时的目标就是“马上拿到结果”,当我的预期是这个的时候,我就不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继续拍,让自己被更多的人看到,然后筛选出意向的客户。各种短视频工具,在我的行业,在我的客单值,是很难直接成交的,它们对于我的价值,就是筛选客户。
当我的目标指向错误的时候,就导致了我行动上的偏差。这都是当时的我看不到的。
带着这种急功近利的预期,就注定没法做出正确的长期决策。也证明了一个现实:没有系统认知的内容创作,是救不了任何一个生意的。
一、流量焦虑爆发:试过所有方法,但换来的只有更焦虑
2024年1月,焦虑升级。线下流量越来越少,我开始感到真正的慌了。于是我跟着公司总部去学直播,花了4000块;又花3000买了一个月的直播陪跑。
但我很快发现:直播对我来说是个黑洞。它确实是一种引流工具,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精力消耗场。
准备脚本、搭建场景、反复试错、频繁复盘……这些不只是“学会”就能做好,它对人的精力、情绪、专注力都是持续的消耗。我开始意识到:这个工具本身并没有错,但它不适合我。
二、知识焦虑叠加流量焦虑:我也曾是一颗“被收割的韭菜”
在抖音各种卖课收割实体老板的信息流里被困到了4月份,我终于也成了一颗韭菜,花钱学做IP,学做自己的IP操盘手,学矩阵。然后回去实操了3个月,拿到了一点点结果。但是整个人是拧巴的。
这个时候的我,有双重的焦虑:“流量焦虑”和“知识焦虑”如果说直播是个黑洞,那信息流就是个漩涡。
2024年初,我开始被抖音上各种“卖课、收割实体老板”的视频洗脑:
“打造个人IP,年入百万!”
“做矩阵引流,单月流水30万!”
“不会做短视频,你的店一定活不下去!”
那时候我太想找到出路了,听谁说得对就信谁。
于是:
花了3万9学做IP定位;
花了3万6学操盘自己的IP;
学完又学矩阵、学起号,养号
我也终于成了那片田地里的一颗韭菜。
三、靠蛮力博数据:我投机取巧卡算法,也确实成交了
但我不是没认真做——我回去实操了整整3个月。我买了3台手机,注册了6个抖音,每天个号每天2-4条内容,
每天记录发出去的视频和数据。每天利用算法机制,投机取巧给抖音制造一些“算法喜欢的内容”和卡流量bug的技巧,比方说:
1、连续发广告内容之后,账号权重低了,如果利用一些文案,音乐,拉升账号权重,获得后续视频更高的播放量。
2、利用一些同城话题吸引本地流量。
3、如何洗稿,抄各行各业的爆款。
但在我看来都是垃圾的内容,有的时候就是能拿到很好看的数据。并且也的确让我拿到了结果,第一个月的时候,就有客户找到店里,成交了5万。
我看到了,这条路,是有出口的,但我也清楚,这种“高强度运营 + 技术投机”换来的结果,是不可持续的。它能打开一扇门,却不足以支撑我走完这条路。
四、实操三个月后,我看懂了内容的本质
但说实话,那三个月,我是拧巴的。我每天都在逼自己“成为一个IP”,但越逼越不像我。我做的内容,好像不是“我想说的”,而是“为了增长、为了系统、为了成交而说的”。
看着那些播放量、涨粉数据,心里其实是空的。我没有跟用户产生真实的链接,我只是在“完成任务”。
那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当我不是真的自己,就算有流量也没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技巧都是在教你卡算法的bug,教你抄爆款,你在公域输出的内容,虽然是你的脸,但说的话,不是你心里的内容。
五、改变策略:私域是主要的,公域是次要的
重新确认了自己的基本盘,确认了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确认了一个方向:私域是主要的,公域是次要的。
我开始重新审视整个生意的底层结构:
我的基本盘是什么?我的客户为什么买我,而不是别人?如果没有流量,我还撑得住吗?流量是果,不是根。如果我线下的服务、产品力、客户满意度都做不好,就算搞来再多流量,也留不住客户。
而且我这个行业,有一个特别现实的特征:
超长的复购周期(我们主要的客群:1、搬新家;2、办嫁妆;3、日常换洗)
极强的可替代性(客户去哪儿都能买到同类产品)。
如果客户不信任我这个人,他们最多成交一次,之后就再也不会回来。真正让客户留下来的,是我这个人,是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信任。
唯一留得住他们的,是信任。不是因为我们最便宜、最网红,而是因为他们相信我、愿意找我、习惯找我。
搞内容、搞流量,最后都是为了筛出那个“信任你的人”。只有把“信任”作为经营的核心,才不会被流量裹挟,才能稳稳扎根。
六、不再焦虑流量之后,我做了这些改变
第一,从8月1号开始认真的写朋友圈,开始写公众号,更视频号。开始一鱼多吃。把私域班里的浪潮发售融入到我们的线下促销里。
在前10年里,每一次促销,都没有把朋友圈作为最重要工具。而这次的促销我把浪潮发售的技巧融合了进来,主题是10周年店庆。
我们这次非常反传统,虽然保留了9.9、99、199、299这种价格带的引流品,但是不以它们作为主要的种草和朋友圈内容,而是用5999元的鹅绒被。
我们在预热前期,就用了大量的内容,来对比鹅绒这个原材料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吨价涨幅,相比去年,涨了几乎接近一倍,并且还在持续的上涨,并且一直反复强调,我们这次主推的鹅绒被,是在年初时,我们就知道鹅绒要涨价,并且向公司定制了300条作为囤货,所以这次10周年店庆活动,顾客可以用上半年鹅绒被的价格购买,不涨价,并且,活动结束,马上涨价!
在确定了这个策略之后,开始在朋友圈强种草这款被子。然后收集所有在和这款被子相关朋友圈下的点赞,留言,然后1v1触达。
所有的免费礼品,设置了非常低的领取门槛,只要你转发点赞我的视频号,就可以免费领取(三选一)。
如果进店客户愿意微信群发我们的活动信息,就额外再送一个礼品(三选二)。确保每一个进店的客户,要么被我成交,要么变成我的宣传机器。
给大家看一张图,图中是我们浪潮发售前期和中期的朋友圈区别:
左边这张图,是我促销前期的朋友圈,其中带颜色的标注的,都是预热内容,不同的颜色,代表促销活动中需要预热的不同部分:
黄色,预热会员礼物的部分,从各种角度塑造礼物的价值;
粉色,有明星背书的高客单产品的预热;
浅黄色,免费洗护服务的介绍;
蓝色,主推鹅绒被的预热。
右边图,是活动中期,就是主推品的持续种草。
所有的内容,都是至少提前1周写好。
第二,来买单的用户,我是怎么做的,怎么做销售的?
每一个成交的客户,我们都会拍摄成交素材,和客户的成交合影,作为朋友圈宣传素材。有的客户愿意配合,我们就会拍视频,作为视频号素材。
针对我们的主推产品,我设置了单品奖励,成交一个奖励300元。因为我们的员工都有了4-7年的线下销售经验。所以只要是搬新家,办嫁妆的单子,成交率在95%。平均客单值在1万5左右。
第三,现在的私域是怎么规划的,团队如何协作的?
我们的外宣策略:内容我一个人做,但团队全员放大,现在的模式,就是外宣的一切内容,都是我来做,朋友圈我写,视频脚本我写,我拍。
我会用iPhone原生的app同步文案和照片给店里所有设备,她们根据时间节点,复制粘贴,防折叠。在私域班学到一个很厉害的一个技巧,就是一定要配自己的照片。
我们店的微信就是我个人微信的一比一复制,店员会在朋友圈里收集一切线索,和客户互动。到店的客户,只要是不屏蔽我们朋友圈的,基本都可以很轻松的被我们的店员成交。
培训是我的强项,虽然我现在很少直接面对客户谈单,但是我非常喜欢看她们和客户谈单,并且带着她们总结复盘。
七、我的优势一直都在:选品、服务、理解客户
不是我不会做内容,不会搞流量,而是我一直没用对自己的优势。我真正的强项,从来就不是剪视频、涨粉丝、讲段子。而是——选品能力、客户理解力、和客户面对面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