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内容是我和刘飞的对谈,
刘飞是前阿里&滴滴前高级产品专业人士,自媒体「刘言飞语」主理人,播客「三五环」「半拿铁」主播,畅销书《内容即品牌》作者。
这次我们主要来聊一下高级打工牛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以及从大厂离职创业到底会经历什么。
一、锤子生涯。
刘思毅:
我和你录了一期播客。我刚才查了一下,2020年,整整五年了,真的,五年前就认识了刘飞老师,当年在滴滴。
刘飞是我们自己会员里面很少有的、能代表的一类人,叫做“大厂人”。他也是大厂产品经理,非常非常牛逼的这样一个大厂产品经理——如何出来转型,如何遇到了非常非常多艰难的瞬间。
我们先来聊一下你的打工生涯。
刘飞:
我之前确实一直做产品经理,做了有 9 年、10 年了,我第一份工作是在锤子,得跟老罗做。那个时候公司只有 60 个人,我记得很清楚。
刘思毅:
你是应届毕业生吗?
刘飞:
应届毕业生,月薪不高的,月薪那个时候 1 万。当时就单纯觉得小公司可能好玩。
你像现在的年轻人,我估计就得想说:未来是不是稳定?对吧?或者说升值空间大不大?我当时都没想太多,当时就觉得去小公司可能有意思,好玩。
刘思毅:
你怎么看读研这个决定?你当年的读研和现在有很多人还在读研,他们都后悔死了。
刘飞:
反正我当时读研确实是觉得自己本科没学到什么东西,也就是在熬着,找工作。
在课内课程里没学到什么东西,但那个时候正好缓了两年,等到互联网招聘变火了,其实就是运气。就最后那个时候纯属运气。
虽然那两年没学到写代码的能力,但互联网的产品已经起来了,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开始火了。
刘思毅:
你是哈工大的计算机专业?但你好像从来不写代码?
刘飞:
我所有的本科同学几乎都在写代码,我所有的硕士同学也都在做coding,都是程序员。但我一开始入职就是做产品的。
所以我就说,那两年对我来说其实是有很大帮助的,让我知道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岗位和职业,叫产品经理。虽然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理”,产品经理其实大部分都不管人的。
那时候最火的是俞军。
那是上一代的人物了。后来我去滴滴,其实就是因为俞军的关系。我是跟俞军的团队汇报的,当时是每周都要跟他开好几次会。
刘思毅:
俞军当时火在哪啊?
刘飞:
你可以这么理解——他是当时把百度几乎所有ToC产品搭起来的人。
大家可能不了解早期的百度,也不是今天你看到的这个百度,最早百度其实是个技术服务商,它是给门户网站——像搜狐、新浪、网易这些——提供搜索技术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己的ToC搜索引擎。
俞军去了之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产品,比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MP3这些,所以他是最古早的那种产品经理。
刘思毅:
那这段职业经历给了你什么?
刘飞:
给了我钱啊,十几年了。
刘思毅:
你做了十几年产品,有没有做吐?
刘飞:
有啊,我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历比较丰富。“腻不腻”的问题啊,我觉得还好,因为行业每次都在换。差不多每隔两年就换一个行业,所以我觉得还挺有趣的。
刘思毅:
锤子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十几年前的罗永浩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飞:
其实他没有太变过,因为十几年前他40岁左右,人到了40多,很多价值观或者工作方式它是类似的。
刘思毅:
那我挑战一句,为什么他要大骂俞敏洪、董宇辉,为了蹭流量,和我一样?
刘飞:
那他内心里可能是真的很讨厌,我是觉得他,虽然老罗他有很多很多我们能肉眼看到、大家都知道的一些特征吧,这个都知道。但是有一个特征我觉得是很不一样的,很多人可能因为没有接触过他——
他至少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他私下里该骂谁,他微博上也会骂谁;他微博上怎么喷这个人,他私下也会这么喷这个人。
这个事比较好玩。所以其实你跟他一块工作,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因为他很刻薄,他也很爱骂人,他也很爱像微博上一样挑刺。
刘思毅:
我听过罗永浩的八卦是:罗永浩进办公室就会把空调都调到一个要么冬天大家觉得冷,他觉得热;要么夏天大家觉得热,他觉得冷。是真事吗?
刘飞:
他的房间好像温度一般跟别的房间不一样。但是我当时在的时候是个大屋,大屋他没法调。
刘思毅:
就是还有一个八卦,说罗永浩是一个 I 人。 他说如果当天有一个非常积极的职工刚入职,说“罗老师我好爱你,能不能合个影”,他说“今天这会没法开了”。这是真事吗?
刘飞:
他是分人的,如果他遇到一个特别想交流的人,他会变得特别 E 。但是如果遇到一个人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拍照工具,他就会特别不高兴,这个很有意思。
刘思毅:
罗永浩代表一种怎样的精神?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他还这么火?他的基本盘是谁啊?像你这样的人?
刘飞:
他做“交个朋友”之前,你会发现直播电商基本上都是以女性为主的,对吧? 他其实代表的是很多男性的审美和需求。
其实就是最早那知乎那一挂的理工男和直男。
理工男看参数,或者说想听你聊产品背后的东西,而不是说抹一下口红,“唉你看这个色号”,就买了,对吧? 就是面向的人群不一样。所以反过来说,他的逻辑在直播间里讲东西的逻辑就会变化。
刘思毅:
锤子为什么黄了?
刘飞:
我不知道,我已经不在了啊。当时就是想创业,就去做美甲。
刘思毅:
嘟嘟美甲。对对对。你那么早创业?
刘飞:
失败了。就去滴滴了三年,一直没换城市,在北京。后来有一年出差在成都。
二、阿里大厂体验。
刘思毅:
你在滴滴,为什么当时又来了阿里?当时什么契机?
刘飞:
其实是想,觉得说每一次我都想体验一些不一样的。
像我在锤子,那是一个百人的公司,滴滴是一个几千人量级的,阿里是一个二十万人量级的。我没见过二十万量级的公司。
刘思毅:
你是体验收集器啊哈哈哈哈。
刘飞:
就很难很难想象二十万的这么多人聚在一块的一个组织,它是怎么运转的。
刘思毅:
阿里离职的原因是啥?
就是有很多大厂人类,他离职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成本,工资很高,大厂的福利确实就好像体制内的一样了。
所以说大家还是会有很多很多顾虑,这个顾虑会锁定他们好几年,以至于他们自己想离职,但是又不离,就最后就离不了了。
所以说你当时是已经笃定就是你进阿里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你要走了?还是说有一个契机砸了你?
刘飞:
我觉得去阿里之前,其实有一个假设,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了。因为我之前在大厂的体验已经在变差了,这个跟我入行的时间也有关系。
十几年前刚入行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我身边那些产品经理,大家都是想做事的,是有想法、有追求的,是那种想定义事情的人。
理想状态下,你能定义一个大的事情,比如说中国的电商 APP 应该长什么样子。但后面你能定义的空间越来越小,到最后,大厂就变成了一个——今天大家普遍认知的——其实有点像体制内的工作状态了。
有点像国企。
刘思毅:
那你觉得大厂最大的弊端和最大的利益是什么?
刘飞:
这个我觉得因人而异吧。就比如说,有些人你也见过,在大厂混得特别好、如鱼得水的人,他就会觉得:“哇,在大厂工作多开心啊!”赚得多、很安稳,大厂福利确实好。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比较普遍的好处。
但对有些人来说,稳定就不一定是好事了。你一眼就能看到五年、十年之后自己的样子。对某些人来说这是安心的,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就太无聊、太没意思了。
我记得你之前也在字节待过?
刘思毅:
我在字节跳动呆了 5 天,刚好请假去了一趟香港,跟前任一起,把他们 5 天年假蹭了,就打工了 10 天。
刘飞:
我觉得像你这样的朋友,到现在都会分化出来了。你肯定是不可能在大厂待久的,你这性格就注定不可能在一个特别稳定的环境里干太久。
刘思毅:
或者说字节跳动那边的人也这么看我。他们也觉得我不是他们那种人,互相看都觉得不对劲。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是一类人。
有些人是那种任务执行能力特别强的人,我有时候也挺佩服这种人的,他们真的能把任务做得非常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