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你操作真 TM 骚。
在巴厘岛,一边游泳一边刷香港保险执照的考试,骂骂咧咧地懂得了我买的保险,
到底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意义。
一、
因为之前买了很多很多香港保险,根本不懂,但是懵懂之中就知道,像我这样的人,
一定要多买保险,因为太多流动在手里,所以要自我杀死流动性,锁定流动性,拿回来一些压舱石。
但上个月开始,在拿到香港优才 2 年之后突然决定,
在未来全球化的 base 地上,选择香港。
因为香港,从世界的香港变成了内地的香港,因为香港的世界性更多的被中国的全球化包裹,
也因为我看到了我的选择,我会在中国生活很久很久,
硅谷太远,距离和文化的远,新加坡太贵,费用和业务的贵,东南亚触手可得,但是没有业务。
而香港,已经养了 2 年的优才,2 年之后续签,然后再续签 1 次就有户口了,这是户口维度。
还有一个逻辑是 ——
我发现像我这样的 90 后、00 后、80 后的互联网有点儿钱的烧杯创业者,需要我开辟这个第二战场。
有无数人问我过,我怎么开始全球化,我的身份,我的生育,我的理财,我的规划,
这是很大的切口。
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机会,我单独用一篇文章讲,对于刘思毅来讲,
香港为首的外面的世界,和内地的短视频营销 + 私欲运营经验相比,落后 2 个代际,
这是更大的机会。
二、
我这两天刷题,感受到香港寿险,有几个非常可怕非常搞笑的特点。
天助自助者,难怪属于有预算的大陆人类必须要购置的「割韭菜」产品。
哪怕你知道博弈之下,你可能要交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佣金,
哪怕你什么都不懂,你只懂一个点,就是美元化你的资产,你都得交这个钱。
稀里糊涂了交了那么多那么多刀保险,我才明白一点点,在疯狂刷题中明白了一些。
我也明白了受托责任,在寿险中是一生的嘱托,这个因果的佣金值这么多,因果太强了,这和生命有关。
我也明白了,直销体系为什么在港险成立,但是内地的社交电商就不成立,就会成为基本杀猪盘,击鼓传花的资金盘,
核心因为普通法法律法规制定下,几乎死板到爆炸的条文。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