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群响活 100 年,它是什么样?
一、
如题,今天在上海见飞儿,聊到这个问题。
其实还挺明确地在今年感受到,愿景对我的召唤,经济下行期反而不再用力发挥 CEO 的作用,而是更像一个「创始人」的形象在浮现。
我看到香港保险这种结构性生态、看到宗教IP如何影响一个人百年、看到Allen、Toby、宣在群响内部长出了新一代的操盘手……
我开始意识到,也许我真的可以,自己造一个生态。
愿景,不是策略的下一步,而是生命的上一步。
二、
也许群响作为一个华人创业社群,不仅是流量生态,也不是爆款系统,
而是像「头马」「BNI」「EO」这种活了五十年、一百年的组织那样——一个能被继承的结构化精神。
飞儿每周都在一家演讲俱乐部,叫头马,
她说了一句让我直接破防的话:
「头马可以活100年,因为它是从第一天起,就不是靠某一个人卖力做,而是靠一套机制、靠一群人的精神认同。」
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真正能活下来的品牌,必须一开始就不是靠“我”这个中心,而是靠一套「可以被交付」「可以被传承」的系统。
过去的群响,是我用直播扛出来的,是我亲自操盘2399的模型,是我每天卷自己出来的流量阵地。
未来的群响,必须是去中心化的联盟系统,
但我一直害怕去中心化。
不是害怕组织结构,而是我从中国大陆一路走来,见过太多社交电商爆雷、太多微商崩盘、太多分销系统空转。
中国的去中心化容易变味,容易失控,容易成「传销样板」而非「宗教传承」。
为什么 HK 保险可以,但大陆的 399、微商,都会爆雷?
但飞儿一句话点醒我:
「你怕爆雷,是因为你过去做的是利益驱动。群响现在要做的,是精神驱动,是价值观传导,是成长共同体。」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只有当你让别人通过群响获得成长、获得社交关系、获得自我价值确认,他才会留下、续费、愿意分享。而这,恰恰是群响这六年来最扎实的核心资产。
三、
接着,我们大胆设想了一个东西:
“群响城市盟主计划”
每个城市,只要有100个会员,就可以设立一个「城市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不以我刘思毅为中心,而以「群响精神」为中心。不是控制,不是输出命令,而是赋能、协作、结构、分润。
他们自己办小会,自己组织陪跑,自己使用群响的品牌、物料、嘉宾库、机制系统。总部只负责三件事:
精神塑造(内容):持续输出影响力,构建精神认同。
资源协同(供给):物料、流程、标准化运营体系。
权益系统(分润):可被量化、激励、认购、共赢的机制。
这不就是新一代的联盟型品牌组织模型吗?
这是不是在做一个新宗教?是不是传销?
Yes,这是精神意义上的宗教,是商业系统内的正道传销。
组织从来就是一套「共享信念 + 权益交付 + 结构路径」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