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香港大会,首发 IP 教练,香港封测,20 个人付费 1 万,筛选了10 个,交付了 5 个了。
吐了,不是客户不好,而是 IP教练这种第一天的交付,对我的生命力考验好强,我需要全然看到对方。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写给我自己,我要涨价,我要涨价,我要涨价。
香港很奇妙,一切港币计价的东西,都会变贵,以人为本,服务很贵,尊重服务,就要认真付费、勇敢收费。
详细展开讲讲。
一、香港人是真有钱,内地五倍的消费决策速度和额度。
我从没见过像香港人这样痛快的客户,注意,是香港的内地背景的老板啊。
没有那么多绕来绕去,没有那么多「你先做我再付」。
他们理解「服务是要先付费的」,他们理解「IP是影响力资产」,打款是实时的,反馈是直接的,情绪是真诚的。
哪来的天使用户,同样是内地背景,跨过深圳河,本身就是一种筛选吗,因为能来香港赚钱的人就是底子不差的。
一个客户,第一次见面就直接补了5万,「就为了让你们用心点」。
我突然意识到,在内地打9.8万要做私董会、讲座、直播、送课、送会员卡,送出一堆权益才能成交一单;
但在香港,一场精准的饭局、一场真诚的访谈就足够了。
立刻决定:香港必须做我人生的第二曲线,出海跳板第一站。
二、服务新港人 IP,只有刘思毅能做。
香港人需要懂大陆的我,懂 IP 的我,能对话他们业务的我,能了解他们的故事的我,有私域流量的我。
为什么我们能在香港卖出去9.8万的IP教练?
因为这个交集太稀缺了:
1,有香港身份,在香港开展业务。
2,懂得IP、懂得私域,有作品、有结果。
3,懂内容营销,也懂高净值客户的焦虑,在内地亲自服务高净值。
没有第二个「刘思毅」能落在这个交叉点上。
所以,我下一代产品,叫做「刘思毅香港IP咨询」。不是“代运营”,也不是教练,不是“内容孵化”,
就是咨询,用刘思毅的访谈 + 商业模式梳理 + 朋友圈种草 + IP 拍摄,
让你在香港成为 IP。
IP 教练不是剪辑工,是对话的发电厂,我不想再为剪辑和文案的那点“产能”去定价。
我赚钱的,不是30条视频,而是我跟客户坐下来三个小时,问出他一生中第一次梳理清楚的来时路。
我赚钱的,是我拍了他的仓库、他的办公室、他的创业经历、他的婚姻关系——让一个「中年房地产经纪」,变成一个有内容、有叙事、有影响力的“新港人”。
每一个视频,都是我深度理解他之后的“副产品”。而不是“交付品”。
三、成本被低估,必须立刻涨价。
我反思了三次,为什么心态会崩:
香港物价太高,一顿便饭1500港币,一天团队开销等于内地一个月。
客户太高能,每一个都有商业逻辑,要我们全身心带他“上岸”。
3.我太天真,把一个“战略试点”,当成了“标准产品”。
这一轮的10个客户交付完毕之后,直接涨价。如果你想要30条视频,那请你拿出“请刘思毅做广告”的预算。
我这次终于明白,客户不是来买三条视频的,他们是来找归属的,找「自己在香港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个体」的方法。
所以下一步,我要把IP教练做成两条路线:
A方案:访谈、选题、咨询,一天搞定,50万私域全量转发我的访谈视频。
B方案:涨价,6 周,三次拍摄、30条视频、公众号文章、社群陪跑、加入我在香港的“超级个体联盟”
我要跟每个客户说清楚:你不是买服务,你是买「成为影响者的路径」,买「被看见的可能性」。
四、访谈是我能量的巅峰场,这个才是刘思毅真正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