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来自于我和我之前的课程顾问小花老师的对谈,他现在完全转型用 AI 的工具给企业赋能创业。
我们今天的核心话题就想聊一个事儿:在今天的 AI 时代,无论是做电商的,做 IP 的,还是做操盘手的,AI 到底有什么用?
我最近用 AI 用得特别多,而且我觉得我用了一年之后,它已经越来越像我日常呼吸一样的基础设施了,无论是我的思考伙伴,还是各种助理,还是非常非常多场景的赋能。
对我来说,作为一个超级个体的自然人,AI 就是呼吸。我不断地在用,它也在不断地了解我。
而且现在,我把我自己跟别人录音聊下来的东西,丢给 AI,它就可以直接输出成一篇刘思毅的文章,而且屡次拿到了高阅读量。
但是最讽刺的是,我在面向整个公司、作为公司创始人的时候,我发现我完全没有动机去用 AI 来赋能公司。
所以我特别想从头到尾跟小花捋一下这个问题:你现在看到的 AI 赋能企业,到底是在赋能创始人,还是在赋能公司?
这篇文章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切磋一下。
一、如何帮助企业的 AI 化转型?
刘思毅:
什么叫做企业的 AI 化转型?我们说人话讲讲。
小花:
我首先不是搞那种所谓的“AI 创富机会论”的。
因为我发现那个事情,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很小概率的事件,我不喜欢小概率事件。
刘思毅:
所以你的意思是:AI 大概率不能创造增量财富?尤其是你本身没有项目的时候。
小花:
对。
他们可以做 AI 的产品、AI 的出海,或者做一些所谓的 AI 商业模式变革,但那些东西的理解门槛对我来讲特别高,反正我是摸不明白。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摸不明白。所以我觉得 AI 创富机会论,不是我要做的事情。
那部分人可能原本就是程序员,对 AI 有深度理解的,或者他们本来就有些资源能做,比如生财那个群体,他们做得还挺好的。
刘思毅:
那AI 创富论它到底是个什么赛道?
小花:
就比如,AI 时代来了,你将成为下一个腾讯、下一个微信,这种说法很多人喊。
刘思毅:
他们到底在做啥?能不能讲具体一点。
小花:
他们在做一些新产品,比如说,AI + 各种场景,AI 陪伴型产品,AI 心理咨询类服务,
各种 AI 工具,比如说帮你存储你在 GPT、Claude、Gemini 等平台上的记忆...
就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产品出来,这些产品大多数是做出海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
刘思毅:
比如说我手上这个录音笔,就是 AI 创富论的例子,对吧?
我已经带了差不多小一千支了。我跟那个创始人说,“哥,能不能让我做代言人?”
他说:“10 月再联系,10 月我们国内才上线。”
你能想象吗?他们现在在中国大陆还没上线呢。
小花:
我也有啊,他们那个产品在全球销售排行榜是前十的!真的很厉害,是一个中国人的团队搞出来的。
这条赛道,真的牛,他们也没给我们钱,但我们就真的觉得这产品好,我自己也有一个。
我都应该送出去了五六个了,真的很牛逼。
刘思毅:
特别是对我这种人来说,我的输入语料可以直接变成文字。
我发现文字才是 AI 的底层语言,是吗?为什么不是视频?不是别的吗?
小花:
也不是说视频不重要,只是文字这块,它的进化速度还没有那么快。但你看,它的进化速度也已经非常快了。
拉回来,AI 创富论,把 AI 本身当作一个赛道,不是你擅长的,也不是我擅长的,
所以我更关注的是:如果你原本就有自己的能力点、有你擅长的领域,那你怎么把它 AI 化、变成可复制的。
以前我做课,对吧?我帮你做课,以前也帮群响做中国流量地图,我有自己的方法论,但是你会发现以前做培训,落地特别难。
你听不懂,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现在有了智能体,它的交付可能性就会高非常多,因为它可以复制流程。
你真正实现一种流程产品化,让 AI 真正把流程执行到位。
刘思毅:
只要流程确定,它就一定能执行输出。输入 + 流程 = 结果。这是 AI 给你的希望,对吧?
小花:
我觉得这就是我天命啊!
我跟你讲,最有意思的是啥,如果是纯流程的东西,那就不是我天命。
因为那太理科了,我不是理科人。你比较熟我,你知道我是很柔软的,我是文科的内核 + 理科的方法论。
但我以前没办法把这两者合一,所以我很痛苦。
刘思毅:
我懂你。
小花:
你能感受到,现在 AI 就是一种合一了!
刘思毅:
原来如此。这就是你要 All in 去做AI 降本增效、AI 企业数字化的原因,对吧?
二、什么叫 AI 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小花:
如果你把它叫流程化、数字化、AI 化,那这件事就太大、太难落地了。
我现在的发现是,真正能落地的一定不是去拆那种大而全的流程,不是去拆一个像“中国流量地图”这么大的版图,而是去找一个超小超具体的场景。
比如说我在小红书里只做一件事:小红书的标题怎么起。
我们现在就做了一个智能体,叫“智能题”,是根据你的行业做定制化标题。
而且我们那个客户已经拿到结果了!
他是一个超级小的赛道,叫“上海落户”。
你想想这个行业多传统、赛道多小,但他们上完我们的课,用了这个智能题,就做出了小红书的爆款标题。
结果是:他们线索翻了十几倍!他们原本是没线索,现在是多到可以卖线索给同行!
刘思毅:
牛!
小花:
所以你看,原先你得靠人脑一个个想爆款标题,现在是批量机器去想,然后把这些标题投放到小红书的算法洪流里去拿线索。
就这么一个小场景!这就是颠覆性场景。
刘思毅:
那你觉得是不是每个公司,在用 AI 的第一步,都应该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颠覆性场景?也就是胜负手?
小花:
是的!我要把这个东西定义成杠杆,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你只要找到那个支点,就是你说的颠覆性场景本身。
刘思毅:
你说要具体一点。
小花:
你现在服务过、赋能过的这些企业老板们,他们自己的行业,在 AI 时代的那个颠覆性场景,也就是那个杠杆支点到底分别是什么?
首先是这样的,要找到那个颠覆性场景,前提是你对业务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是你自己要有感知。
刘思毅:
你意思是你做不到替别人找这个点?
小花:
我做不到。我拿这个东西是想让大家先对这个事儿有意愿度、有兴趣度。
刘思毅:
你说“摸一下”是什么意思?你没办法帮创始人去直接找到他的颠覆性场景?
小花:
找这个点的人只能是老板自己,最了解业务的一定是创始人本人。
这事儿不是一上来就能找着的,可能要靠尝试、靠碰运气。
刘思毅:
但如果运气好,一下子找到了,是不是就事半功倍?
小花:
他的效率就会爆炸,杠杆点就找对了。
刘思毅:
举几个例子!!
小花:
第一个案例:小红书精准获客。
他需要爆款文案,特别是标题,于是他做了一个智能体,真的就找到了智能体的最佳实践。
然后就开始批量产出爆款标题,批量偷流量。
刘思毅:
这个难点在哪里?是在于要总结智能体的最佳实践吗?
小花:
没什么难点啊!就直接给它一串提示词,咔咔咔咔咔咔咔,一顿怼量!你以后看到的就是 AI 时代的人类在干活了。
刘思毅:
所以如果你要学习 AI,先看线下服务、实体行业、小红书笔记引流对吧。
小花:
你就看“上海落户”这个案子,你看他的这篇笔记:《老公被优化,全家失去了上海户口》, 光这一篇,90多万浏览,170多万曝光!
刘思毅:
这就是 AI 做的?
小花:
对啊!这个客户当时经历了一个过程,他一开始也是做文案的智能题,因为他普遍觉得:文案嘛,好上手。
其实他们还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原来公司员工怎么写文案?
老板就跟他们说:“你要讲人话,说人话,小红书要有‘分享感’、‘姐妹感’。”
你能理解吗?老板说了一百遍,他们还是听不懂!还是不会写!就听不懂!
但是,AI 听得懂!你能理解吧?因为你用过 AI,你懂。
刘思毅:
是的,我发现现在大部分人其实是根本没用过 AI,不知道它能做啥。
小花:
所以我觉得老板应该亲自去找到那个能被 AI 强行降本增效几十倍的点。
而且,一旦你找到,你就会觉得太爽了,就会想:老子一定要全员 AI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