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美国待了十几天,大量聊了一些在 Stanford 读 MBA 的人,
这篇文章详细讲一讲我对于 MBA 到底适合谁,以及来美国读一个 MBA 到底是为了什么的观察。
第一个案例是一个美股上市公司的 COO,他当年是在风险投资的时候和我认识的,当时我还是小朋友,他已经是非常非常牛逼的大佬了,
之后去了一个我很喜欢的甲方做 COO,做 CFO 这样的工作,是一个非常非常典型的职场路径,资本化的浪潮之下的投资人,再到甲方的战略人,
他最近几年在休息,也一直在关注美股,关注AI,关注科技互联网的前沿。
一、什么人要来美国读书?
我就问他为什么要来 Stanford 读一个 MSX 项目。
这个和 GSB 的区别就是 GSB 更 junior、更年轻, MSX 都是为他这种他所谓的中年老登准备的。
什么叫做中年老登呢?
就是 8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社会标签也足够的丰富,那他想要开启一个人生第二副本,他说他的同学有一些是帮很多中概股的公司上市的,
一些在新加坡和香港的banker,
还有一些可能是中国大陆很关注美国互联网市场的高管,首先英语要足够好,因为大部分的中国大陆的互联网高管的英语其实是读不了 MBA 的。
还有一些人可能是来自亚洲市场,就是新加坡香港的一些高盛, JP Morgan 的一些 MD,需要是 MD 左右的才能来读这个,因为不然的话他可能去读 GSB 这种商学院 MBA 比较好。
他说这种逻辑就相当于在一个小镇做题家的外围再开了一个第二人生的副本,描述了一下他现在的生活,
第一,全职脱产读书,
第二,读书之外还要疯狂的 social。
他说在硅谷,如果说你没有身份的话,你的介绍会显得特别特别的长,大家没有什么耐心,
大家每次的社交过程都非常非常的简单粗暴。
二、在美国读书必须疯狂社交。
他给我举个例子,工作日 Stanford 商学院,他们这个班下课了,中午大家就直接拿着一个盒饭,每个人都在晒太阳,每一个人平均打 20 个招呼,
而这个人和这个人链接之后就会形成一些社交涟漪,叫做我认识ABC,他认识GFG,所以说大家就打成一片了,
于是他们会有非常大量的高强度的社交,是一种在国内看来是一种非常浅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社交。
但是在硅谷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大家其实在硅谷都是一个过客,大家待不了那么久,大家都是来体验另外一种人生的,在体验人生之余,大家想交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高质量的小镇做题家朋友。
也想交一些原先在过去的 8 年社会经验中有一些丰富履历的,有一些资源共创的,可能这些人来自资本,这些人来自科技,
这些人来自政府,这些人来自公关,这些人来自营销,
这些人来自亚洲,这些人来自大洋洲,这些人来自南美洲,这些人来自北美洲,这些人来自本地,
这些人来自硅谷世家,这些人来自一些硅谷富二代。
所以说是一种串联的高效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