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思毅的第 312 篇原创,
持续日更,做最懂流量的创业者。
上次说到我去报课,其实我写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去,还在过年思考,但是我现在已经是上了一节课高维学堂的铁子了,俺是一年级的铁子。
而且我自己在我票圈分享了我上的「科学分钱」的课程,有很多俺的俱乐部爸爸也纷纷问我这个课程是什么课,准备去报课哈哈哈哈哈。
高维学堂的课程运营方式是非常非常简约极致的运营、极低的人力和硬件成本,把价格打到极低,然后吸引大量学员持续复购,
我上的课程「科学分钱」,已经开了 41 次课,就和那一位老师一起合作。
然后我上那个课程的时候,总共高维学堂的开课次数,是 777 次。
这是一家很慢的公司,但是又是一家很快的公司。
经过我对高维学堂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些信息,报课之后的一些体验和信息,也分享如下:
1,高维学堂 2 天的客单价在 5000 元左右,比行业的普遍低,为什么?
历史原因是:他们原先一开始做是半公益的组织,是实行众筹,所以说 AA + 运营费用,所以不能那么高。
那为什么现在商业化运营之后仍然接受不涨价?
因为高维学堂没有流量费用,所有成交都是所有学员自己通过个人中心页面,自动报名,不断复购,或者通过口口相传的。
所以没有流量费用,因此客单价能接受这么低。
还有一个原因是,客单价低,导致性价比高,对复购率和转介绍率,是有加成的。
另外,高维学堂,除了春节之外,每周在全国各地开 8 -10 期,频次够了,收入也就够了。
2,高维学堂的学员是谁?
高维创始人背景,经理人杂志的南方负责人,有一批种子创业者资源。
目前的核心企业家,还是以 2000 万 - 10 亿的年营收的 CEO 为主,目测主流人群还是一些期待创新的中型公司老板为主。
互联网 CEO 应该占比较少,但据说,红杉资本和天图资本,以及 GGV 都推荐他们的 Portfolio 去上课。
3,高维学堂目前的规模
目前开班频次很高,主要在深圳、上海开,每周 8-10 期,按照每期平均 50 人,平均客单价 5000 元来算。
50 * 5000 * 8 * 4 * 12 = XXXX 万营收(毛估计请自己算哈哈哈)
没有流量费用,且全职员工,加上线下活动支持的半雇佣关系,总共不到 30 人,是一个人效很高的培训公司,净利率应该超过 50%(猜的)
4,高维学堂的供应链
老师来自于课程教研团队自选,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课程,然后根据课程寻找老师。
一般的老师没有排他,对于老师而言,只有课酬,打磨一个产品需要 7-8 个月,因此需要老师有耐心,必然是一个长期合作。
前期的顶级网红是天图的冯卫东,目前仍然是他那边一个季度开一次,3 天 1.3 万,对比黑马实验室的冯卫东,30 万一年,极具性价比,因此口碑颇丰。
5,高维学堂如何支撑这么高频次的开班运营动作?
没有雇佣全职的运营团队,物料制作、场地预定、午餐、印刷等,全部外包,有一个班主任 + 一枚小助手,对接老师和这些方面。
班主任不是全职劳动合同的,都是兼职按劳记薪的,但是也是全职时间投入,因此开课密度太大。
班主任分享的是,一个班级开课之后的 Total 收入的一定比例,实现比较轻量级的运营和人员管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高维课堂不主张社交驱动的线下培训,不主张气氛组驱动,因此培训气氛比较学术、干燥,因此运营成本并不高。
6,高维的老师和高维的关系
目前仍然是课酬制,但由于高维学堂的品牌,以及本身开课的频次,其实很多老师的供给能力被占满了。
我上的那个课,老师已经是 41 次上这个课,已经是高维 777 次课程了,可见合作还是很深入的。
而老师和高维这边,有没有签约制呢?
我理解是没有的,我也确认问过,确实是因为本身老师的供给能力被高维填满,而且老师这边的课程,高维这边产品组也参与了比较深度的打磨,所以老师也愿意稳定合作。
核心还是品牌的力量。
最后,我从我的俱乐部会员那边,扒到一个高维学堂创始人之前的分享,很形而上的哲学家分享,截图一部分。
这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产品驱动的慢公司,在线的慢公司,慢慢做,比较快,学到很多,感谢高维。
我们 6 月,也会和高维学堂深度合作,邀请科学分钱的老师,给我们的俱乐部 CEO 上课。
供参考,需要高维学堂 PDF 的可以加我微信 qunxiang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