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分享几个视频号的变化,还有我的感知哈,期待碰撞,也可能对很多做私域的会员爸爸有帮助。
一,公众号和视频号互传互通加深。
上周末视频号全量更新了一个细节:

用人话来说:
第一,用户刷到你的视频号时,看到的是你的公众号名称,可支持点击进入公众号主页,并完成关注;
第二,绑定了视频号的公众号主页,可有一个视频号入口,这个入口会实时更新你绑定的视频号的所有动态。
用图比较清晰理解:


做出这些变化,有以下几个原因,我的观点:
1,公众号的流量主缺乏流量,订阅号越来越涨不动,大号不用说,但中腰部小号,特别是真正的 IP 类必须要稳住,需要给它们曝光支持;
2,视频号本身缺乏 UGC 的动力,因为视频号本身流量太深了,生产者没有安全感,得有自己池子;
3,公众号本身的文章载体,已经不够展示 IP 了,需要更丰富的载体,视频是一个,直播是一个。
二、视频号内容储存量上来了。
最近频繁刷一下视频号短视频内容,已经变得相当「抖音」,就是内容变得可消费了。
算法推荐和好友推荐之间,微信试了很多次,我目前没看出来确定的是哪一个。
但看推荐流,确实是内容变得可消费了不少,超级超级抖音的那种可消费。
张小龙在微信 10 周年,是这么说的,看上去在完成一个平衡:
「2020 年初上线的视频号,小团队,目前就 200 人,算法推荐团队 3 个,头几个月的用户滚动是很差的。
因为是一个恶性循环,差内容带来差留存,直到 5 月做了一次改版,看到了希望。」
「张小龙曾预判,视频号 VV 比,关注视频 : 朋友赞过的视频 : 推荐视频,平均 1 : 2 : 10,机器推荐仍然占大头。
现在的大盘数据却不符合这个比例,目前数据是:朋友赞的总量是机器推荐的 2 倍。」
目前来看,推荐的占比应该显著提高,且时长和 DAU 显著拉长了
三、张小龙是一个战略超级坚定的男人。
周日的时候,我们在俱乐部群里讨论,对张小龙,赞不绝口。
从微信产品的变化来看,张小龙完美体现了创业者一直在说但很难实现的 8 个字:「战略清晰、执行坚决」。
不轻易抛头露面表态,深度思考过后,一旦对公众业界说的东西,就在被缓慢认真的推进执行。
小程序时代,人人都觉得微信互联网会基于小程序成为一个一个中心化的私域端,
可是张小龙偏不,他要让小程序成为链接人和信息、人和商品、人和交易的管道,这是管道;
视频号时代,操盘手们都在叫嚣,视频号没流量啊,怎么弄啊怎么弄啊,不好弄啊,
张小龙说,直播和视频号是我们针对每一个用户的客观需求创造的,人们需要另一种内容素材去创作和消费。
微信视频号团队和小程序团队,在声色中不动声色,完成了缓慢但坚定的「管道化」工程,这是张小龙的意志,称赞这种意志。
张小龙不同于张一鸣,不谈 All in 和大力出奇迹,更多从产品底层出发思考,微信的 C 们,要什么,能以什么样的过程,抽离出本质的去给到。
他都不是大力出奇迹的典范,都是坚定不移、静水流深、缓缓更新,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视频号直播、群折叠、公众号的各种小功能,
每次研究微信功能更新的时候,总会看到背后的张小龙哲学,也许是一种过度解读,但是好爱。
微信这么大的 App 里做产品更新还挺奇妙的,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感觉。
张小龙总会成功,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神」成功,微信生态在萎缩,但仍然持续稳定中。
我们需要这样去中心化的坚守者,让私域存在,让大家能吃饱饭喝足汤,守住自己的存量。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祝福张小龙和微信团队。
天不生张小龙,万古如长夜,天生张小龙,PM 就有了一个神的高峰,不仅是 PM,而是一个经营者的高度。
视频文件在未来会消失的,文件管理器消失了,文件不应该单独存在,文件应该归属于 App 去解释,否则只是原始数据。
微信群里的视频也是如此,它无法看到评论,无法看到谁是创作者。
未来微信里的视频,应该是结构化的数据,应该存在云端。
同样,在票圈上传视频,也不 OK,应该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
因此,当我们遇到视频号分享票圈的时候,到底应该是视频的样子,还是一个链接。
朋友圈里的视频,看起来和本地上传的视频没有区别,但是已经是视频号了,这是一种结构化的视频载体。
这个和公众号的逻辑一样,公众号对于文章的价值,就是视频号对于视频的价值。」